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O型血职场特点: 快乐、容易相处、马虎。 虽然看似乐观,却也追求“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2.
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1型标准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扩增ApxⅠB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对PCR产物纯化回收后与载体pMD 18-T进行连接、转化,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ⅠBD;转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中,以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从APP中克隆的ApxⅠBD DNA序列与已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100%,长1 447 bp,编码482个氨基酸,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4ku,与预期的大小相符。结果表明,含有ApxⅠBD基因特异性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ETⅠBD已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SBA-ELIS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1中编码Nsp2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方法,并结合微孔板中波相杂交和酶标显色反应检测NASBA扩增产物,建立了检测高致病性PRRSV的NASBA-ELIS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NASBA方法扩增出了特异性的目的条带.将NASBA产物RNA系列稀释后同时进行了ELISA和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ELISA和Northern杂交最高可分别检测到1:50和1:30稀释的产物RNA.采用建立的NASBA-ELISA可检测到101.83 TCID50/mL的HuN4株PRRSV.该方法只对3株高致病性PRRSV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对经典株PRRSV和其他猪源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NASBA-ELISA能够敏感并特异地检测高致病性PRRSV.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检测禽多瘤病毒(avian polyomavirus,APV)的快速诊断方法,根据APV VP4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验证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利用建立的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样本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在1.0×109~1.0×102copies/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斜率为-3.021,检测下限为1.0×101copies/μL,与其他禽源病毒未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并且该方法在实际临床检测中可行。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禽多瘤病的早期诊断和APV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标准物质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金标准。针对国内无非洲马瘟病毒标准物质的现状,以其AV1311株为原料,通过病毒培养、灭活、分装、特性检验等,成功制备非洲马瘟病毒(AV1311株)核糖核酸标准物质。同时,建立数字PCR方法,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考察及9家实验室联合定值,并进行临床试用。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样品均匀;-20℃保存可稳定6个月,4℃保存可稳定7 d,25℃保存可稳定24 h,可冻融5次,需干冰运输;标准物质认定值为(6.9±1.1)×103copis/μL;临床试用显示,所制备的标准物质与临床样品互通性良好;最终通过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评审,获得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证书[GBW(E)091272]。综上,本标准物质定值准确,均匀性好,量值稳定,为做好国内非洲马瘟防范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猪源粪肠球菌的BIOLOG系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BIOLOG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传统鉴定方法对1株猪源粪肠球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2种鉴定方法的结果一致,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相比,BIOLOG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更快捷、方便、高效,可快速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生物学试验表明,本株粪肠球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内均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从而维持肠道平衡;另外,该菌株可使培养液的pH值降低至3.69。上述结果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青红 《瞭望》2010,(45)
<正> 经历了非典、甲流等国际性流行性疾病后,人们谈病毒色变,"超级细菌"的不期而至,尤其国内已检出3例该病例报道一出,又令人们一惊。围绕"超级细菌"传播途径,目前染病人数、病人治疗康复情况等消息刊发后,大家还希望通过权威专家访谈和追踪专访,继续为读者解疑释惑,回应社会热点,最大限度地缓解公众紧张心理,从而客观理性认识和面对这一"细菌"威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