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的生物银行为生命科技研究和转化医学提供研究资源以及合作平台。以生物银行所存储的人类遗传材料和遗传数据进行研究时,由于涉及到人类遗传材料提供者、生物银行、研究资助者和研究者等多方主体,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权利归属、利益分享等议题变得更加复杂。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关于上述议题的立场对于生物银行的建置与运作具有关键意义。生物银行自身亦应从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在材料转让协议或数据获取协议中对利益分享进行约定、推动人类遗传数据共享、探索"开源专利"模式等方面着手,在实践中探寻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3.
尽管学界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一般条款地位尚存争议,司法机关业已开始运用该条款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断呈现出的新形态进行裁判.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般条款,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将《修订草案送审稿》第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款予以合并表述.合并后的一般条款在对竞争行为正当性进行评判时应考虑行为损害的法益和造成的后果,兼顾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在具体案件中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3D打印技术在改变制造业基础设施的配置、原材料的供应链和产品销售模式的同时,也对现行专利法律制度形成了冲击和挑战。在3D打印技术领域,如何在激励创新与防止潜在的非法复制之间实现平衡,廓清合法的"修理"和不合法的"再造"之间的界限以及以"非生产经营目的"的个人打印是否构成侵权等问题亟待专利法律制度的回应。面对3D打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立法者应重新审视《专利法》的制度基础,在平衡技术革新和其他社会、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推动3D打印技术和专利法律制度间的互动演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角色商品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媒介的不断进步 ,作品越来越容易得到广泛的传播 ,作品中的真实或虚构角色逐步为人所周知。而将这些角色的形象运用于商品或者服务上 ,往往会强烈地唤丰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基于此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权利即角色商品化权。本文初步界定了角色商品化权 ,并探讨了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家科技计划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计划法,在狭义上指集中规定国家科技计划编制和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做法的综合性法律文件。科技计划法是国家在科技领域实现宏观调控的支柱性法律,从功能上看,科技计划法旨在以下领域发挥作用:克服自律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系统失灵。在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立法及实施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了计划在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无基本的法律依据;现行科技计划众多、分散,内容集成性、效力协调性和程序统一性都相当缺乏,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关于Myriad案的终审判决和美国专利暨商标局同日发布的《备忘录》让产业界、研究机构和公众再次聚焦基因专利。争议焦点在于经分离的人体基因是否满足专利适格性。人体基因并不能与人体自然分离,只能通过人类干预才可产生,不宜简单否定其专利适格性。肯定经分离的人体基因的专利适格性,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经分离的人体基因都可获得专利保护;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要求可以排除对经分离但并未体现显著技术进步的人体基因的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应为经营者、消费者与公众以及他们的利益;对经营者应取消营利性的限制,凡其行为促进或足以促进其他经营者的竞争,不问是否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皆可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宜采取一般条款加特别列举的方式;在禁止性条款上,应根据保护客体的不同,采取三分法把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化;为更好地平衡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应合理设置适用除外制度;应取消商品知名度的限定,直接以商业标记是否为相关公众所周知作为禁止混同条款适用的前提;应将不可期待的烦扰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禁止范畴;单列条款对比较广告进行规制;明确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整范围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差异;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在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成果保护上,呈并列关系。若依反不正当竞争法创设出公平竞争权,将有悖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主旨,扭曲其保护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功能,窒息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9.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对形成商标领域新的国际标准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协议本身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现行商标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修改完善的契机。要切实履行承诺,必须对TRIPS协议的效应进行正确评估,并将其精神、精髓国内立法化,体现在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和条文的字里行间,真正实现我国商标法与TRIPS协议的全方位协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