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1.
"以人为本"不是政府出于对人民表面性的尊重和技巧性的策略而提出的政治口号,它是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道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上的积极扬弃和继承发展。"以人为本"内容十分丰富,既可从社会主义本质观方面得到总体体现,又可从利益分配、执政方式、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具体层面得到体现。要想"以人为本"真正产生功效,使其从"应然"渐进到"实然"的状态,在实践中就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而且要将其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化解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形态发生变迁、制度激励存在偏差、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以及农民利益受不规范政府行为的侵犯等原因,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扩大的趋势。为此,应通过建立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开辟农民与政府平等协商对话的制度渠道;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改变国家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体制,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乡镇社区的自治等途径,努力化解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使其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累的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社会法以社会为本位,以促进和保护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安全为宗旨。本文认为在处理工伤案件时,人民法院应以社会法的理念指导工伤保险审判工作,使得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保险部门和社会利益相一致、相和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