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新旧制度之间的胶着与复杂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信用的缺失,而信用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转型的总成本,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机制是引入贝克尔最优惩罚理论,并以之为原理构建广泛的信用评级、信用披露与共享、信用保险体制,将已丧失的信用逐渐恢复起来,从而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的顺利演进。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六法全书作为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制度形态成果,其所展现的近代先进性应得到肯定.六法全书的制定、修改、完善较以前所修之律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大的进步;虽然终究没能摆脱与社会相背离的命运,可是,它所显现的先进性作为中华法律文化的一块瑰宝,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力求以价值无涉的观点对六法以描述剖析,使之本身特性较全面得到展现,以便于进一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晓源 《法学杂志》2006,27(2):134-136
人能否作为执行标的,是法学界执行标的理论之争论焦点。本文对财产或行为之执行标的理论,在理论研究、立法与实践和社会效果等领域展开探讨,分析了该理论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从我国执行立法趋势、执行领域法律秩序建立与人权保护等方面,对于把人纳入执行标的进行了论证,以期对当前民诉法执行程序的修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权之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源 《行政与法》2006,1(1):74-77
本文从财政权在国家诸权力中地位的视角,引证了财政权法治化的理论。揭示了我国财政权弊端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论证了对财政权进行法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从构建财政纵向分权制约和横向分权制衡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财政权法治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疑案是法律规则与事实摩擦的必然产物.“于欢案”等疑案的判决暗合了经济学逻辑.疑案判决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取舍的结果,是交易成本与误差损失成本之差的利益最大化体现.通过对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进行适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有助于法官在疑案中做出最佳的判决,为未来营造良性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透过大选本身,我们发现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这项“古老”选举制度留给我们许多发人深省的思考。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和两党制,似乎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但基于现代民主、遵循先例和现实主义的理念,仍在美国有其存在的实际需要。美国的选举制度向人们展现了有美国特色的民主,同时,它更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建立民主只能建立在自己的国情之上,脱离自己国情建设的民主,即使理论上显示出极大的民主,事实上依然毫无民主可言。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的宪法是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不容抹煞的市民社会性质,这种意义上的宪法带有一种天然的可诉性。但宪法的市民性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被掩盖起来;时至今日,伴随市民社会法权要求愈来愈强烈,宪法的市民社会性质在时代的强烈呼唤之下回归自身,宪法的可诉性从中开始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刘晓源 《河北法学》2012,(12):66-70
从法经济学视角审视法治,可以更深入地透析法治的精要所在。通过经济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地论述人治与法治、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法律运作成本与法律控制范围成本、激励性规则与惩罚性规则的逻辑关系,揭示法治面纱下的经济学实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