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发展经济学认为,区域差异、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和普遍性规律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统一而又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地区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地区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民族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然而,历史上业已形成的东西差异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呈现出先缩小后拉大的趋势。富的发展愈来越快,穷的发展愈来愈…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回顾和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优势区位优先开发、重点突破。文章认为四川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经济及综合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四川建成名副其实的西部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极为庞大,城乡二元结构非常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到1998年底为止,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2.48亿,其中农村总人口为8.69亿,农村从业人员已达4.92亿。据测算,现有耕地面积只需2亿左右劳动力,即使把乡镇企业职工都视作充分就业,依据现有转移速度并考虑新增人口因素,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将达2亿多。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跨世纪难题,是世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