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始终随着人民政治参与热情的提高不断深化,始终随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不断深化。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到建设、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2.
尽管有不少尝试,但"党的领导"问题尚未在宪法学中获得充分的理论化.当然,在一开始我们就应当强调,法学上的理论化一方面是对事实的观察与结构化,另一方面则受制于所观察对象牵涉的各种规范性条件.在此意义上,法学上的理论化总是带有批判或辩护的意味,也就是说,它总是某种特定方向的解释.因为在最低的限度上,它都应当澄清研究对象的规范状况,而对这种规范状况的认识本身所表现的,不是规范上无矛盾的,就是规范上冲突的;如果是冲突的,则还可能进一步表明,这种规范上冲突的状况是可调和的或者不可调和的.  相似文献   
3.
残联是负责残疾人福利工作的专门机构,本研究采用量表法,从残疾人的视角出发,对残联组织的福利工作从功能定位和实际工作效能两个维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在残疾人看来,残联的功能定位和残联工作效能均很不理想;身体变量是影响残疾人对残联福利工作评估的显著因素,此外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社会支持网规模对其评价态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策略为主题,以珠三角X工厂3位集体行动组织精英的深入访谈为依据,在借鉴西方框架分析理论的同时,发掘了几个中国本土文化中具有较强诠释力的概念工具.重点分析了框架连接、善用弱者武器、踩线不越线等行动合法化策略,把握重要时机、抓住官员小辫子等行动扩大策略以及框架延伸、游击队式忠诚等行动延伸策略.  相似文献   
5.
法官的道德信念对他关于法律是什么的判断应该如何发生作用?在这本新书中,罗纳德·德沃金认为,这个问题比通常所理解的要复杂得多,在开列的各种维度——语义学、法理学、教义学的维度中,法律与道德毫无疑问地相互交织。德沃金这本集新篇旧作于一体的文集,是明白易懂、条分缕析而又充满激情的推理的典范,将会激发起有关正义在法律中的角色的极为重要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这一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乎想要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以,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与后发困家,关系到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作者们或者在法典化的文化与政治因素落脚,或者在法典化的技术与学术史着墨,抑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与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用编者的活说,这一番比较法的努力,“古今观照,东西镜鉴,皆奏追本溯源之功”。检视各篇,其意可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组织与环境关系理论视角出发,以深圳宝安区社区摸底普查数据为基础,探究了社区工作站这一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组织所应对的制度环境和空间居住环境,以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结构为依据,将社区流动人口分为三类,最后在对定量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管理服务内容的不同,构建了以户籍人口为标准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差异化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引论:法律、科学与政治凯尔森为纯粹法学规定的惟一任务是像自然科学家那样描述实在法规范体系,〔1〕“好像他的研究对象和他自己毫无关系似的。”相反,政治属于行动的领域,而行动的根本条件之一是主观价值判断。〔2〕主观的价值判断根源于“意志”而非“认识”,根源于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连续性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宪法学课题。无论是从制宪权的内容 还是从制宪权主体的角度出发,既有的宪法理论都没有能够妥当地说明这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需要 从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当中去寻找。以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通过的《共同纲领》为集中体现 的建国行动,包含了一项以人民的名义向人民作出的政治承诺,即未经人民正式选举产生的新政协代行正式人民代表的职权,目的是为了正式的人民代表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无拘束地自由出场,以便自由地制定出正式的宪法。这个原理可以被称为新中国宪法史中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问题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周林刚 《青年研究》2003,17(5):32-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成为欧洲社会政策研究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但是,对于社会排斥内涵的诠释则是见仁见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综合的视角出发,对社会排斥的内涵做了较为合理的界定。并以残疾人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残疾人所面临的观念排斥、就业排斥、教育排斥等各种社会排斥现象及其消除社会对残疾人各种社会排斥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