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当代人类保护自然环境,摆脱生存环境危机,发展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史走到21世纪,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空前巨大的成就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空前严重的危机令人困惑地纠缠在一起。而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尖锐化。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两种基本看法——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只有实现二者的价值整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留下一个适合于后代居住的地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