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莉  屈新儒 《前沿》2012,(18):139-142
孙中山领导了模式独特的武装起义.革命领袖16年间流亡海外,远离斗争前线,其主要任务是在除非洲之外的整个世界募集资金.组织者的衣食住行,购置武器装备,秘密运送回国,雇募起义人员,抚恤牺牲烈士,安置收容失散人员等无一不依赖资金.资金来源多元化,获得多寡视劝捐力度而丰歉不同.用度方向紧扣革命需要.供应链分布于全球华人所到之处,多种劝捐方法并用,承诺回报丰厚.革命党人未能建立后方根据地,后勤供应完全依赖他援,丧失主动,终至左支右绌.忽视工农力量,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认为“革命之范围,必力求其小,革命之期日,必力促其短.”他们在革命中十分倚重现成的反清力量.经费单薄,无力组织工农组成革命武装,只好利用现成的力量,需要时下去联络、组织,不需要时抛弃之,放弃艰苦细致的教育动员工作,表现为机会主义式的短线操作.  相似文献   
2.
屈新儒  程臻 《人权》2010,(4):30-34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称《宣言》)以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集团、一个文明圈、一种宗教完全否认《宣言》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但也很少有一个国家能够接受和实行《宣言》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据2006年统计,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6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宣言》。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文明史开始的时候,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一定程度上多样性地创立了自己的人权准则。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可以弥补西方人权“有体无神”的弊端;西方人权观中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的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