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对犯罪人的教育,挽救、改造,就是促使犯罪人重新建立适应社会生活的信心、能力和行动。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犯罪心理的矫治与康复,就是对犯罪者施以再教育、再塑造,以改造其动机和态度,促使其行为能与法律规范协调一致,并能自觉自愿地接受社会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性犯罪案件一直比较严重,其中也包括某些罕见的性变态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3.
侦查询问是指国家侦查机关在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对报案人、发现人、事主、被害人、知情人、证明人等有关人员进行的调查访问,或称为查询和诘问。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搜集与犯罪案件和案犯有关的情况信息,发现犯罪线索,揭露证实犯罪,发现和缉捕犯罪分子。这里讲的询  相似文献   
4.
对于被告人在预审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目前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被告人的心理规律,其次要弄清影响、制约预审过程中被告人心理活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变态心理及变态心理犯罪的概念 变态心理又称病态心理,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属于一种精神障碍,或称为心理障碍。广义的变态心理,包括精神病在内;狭义的变态心理,专指病态人格。这里我们运用狭义的概念。变态心理犯罪就是指行为人由于变态心理的驱使而导致的犯罪行为。 (二)变态心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变态心理犯罪预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心理预防的核心是大力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锻炼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公民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孤立的,它既依赖于公民的自我修养来不断完善人格,又依赖于社会环境条件的优化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两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优化社会环境,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民心理素质的提高,消除犯罪和犯罪人心理形成的各种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6.
审讯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心理索质利提高审讯活动的成效,必须研究和掌握审讯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特点,研究在审讯活动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搞好对被告人有关信息的搜集。一,审讯活动的心理过程及其特点审讯是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一种方法,即对当事人依法进行审查讯问。目的是查清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性质,应用有关法律作出处理决定。审讯人员为了有计  相似文献   
7.
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触犯国家(或地区)刑事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行为的三个因素,通常被认为是犯罪人(即加害人)——侵害行为——被害者。而早期的刑法学,只重视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及其人格的研究,而对犯罪行为的指向者——被害人的研究,由于其所居地位的特性则一向不被重视。犯罪学,主要是研究犯罪者个人的心身素质方面各有关因素的特性及外在的社会环境条件方面的相关因素的特性,阐明驱使犯罪人实施犯  相似文献   
8.
变态心理者犯罪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变态心理形成原因方面,即对主要构成因素的预防。最根本的是提高人们的素质,消除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和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人的不良刺激和影响,以及努力搞好人际关系的协调。核心是搞好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做许多艰苦的细致的工作,特别是有赖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造工程,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个人的主观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对犯罪案件的侦察,如同两军对战,兵战与心战、斗智与斗力相互交织.在同犯罪分子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要克敌制胜,不仅要靠斗力,还要靠斗智.一般说采,“力”是取胜的基础,“智”是取胜的诀窍.斗力是斗智的前提和后盾,斗智高于斗力.智即智谋计策.“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计篇》)“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襄阳记》)也正是这个道理.心理威慑则是心战智斗的一种形式,是侦察谋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