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城 《新东方》2015,(3):32-35
中国共产党经革命建国后,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展开,社会主义道路已然步入正轨。这使梁漱溟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在工业如此落后,无产阶级力量如此薄弱的中国,共产党能成功建立起统一稳定的政权。在他看来,中共成功之关键在于把大量的非无产阶级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改造得相当无产阶级化。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身从心",而中国文化亦是一种"心为身主"的文化,遂把无产阶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仁义理念进行了结合,由此认为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一脉相通,中华文化可因社会主义发展而复兴。这条新道路,既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社会主义,又有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这即是中共所领导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城 《理论视野》2020,(6):23-27
新中国历经70年发展,在世界格局中的政治地位、经济规模已今非昔比,文化建设正当其时。要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必须肩负起自身的文化使命:政党层面,为共产党人塑造心学;国家层面,为人民立下文化信仰;世界层面,为人类赋予共同价值。真正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社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依靠圣君贤臣的智慧、贤明和勤劳来治理国家。强调了人品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制度的权威性;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的。宣扬了制度的神圣性,却也存在着易忽视人在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危险。对于规范领导者的行为来说、制度与人品都很重要,只有正确处理好人品与制度的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产生良性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规范领导者的行为。通过激励和约束的方式惩恶扬善,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梁漱溟就提出要实行多党合作的制度,并与中共领导人多次提起。尤其是在乡村建设因日本入侵被迫停止后,梁漱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国民参政会,并去延安会晤中共领袖毛泽东。同时,经巡历视察前线发现国共两党摩擦日益严重,有感于抗战建国的现实危机,便邀约第三方面发起成立了民盟,团结第三方面力量积极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并进一步明确提出其政治主张,阐释其政党观念,即结束独裁,各党派共同合作成立党派综合体,"一中有多,多上有一",共商国是、共定国策,使政权与治权截然分开,完成政党政治的顶层设计,以图实现建国重任。就理论而言,梁漱溟对中国政党理论的理解过于理想化;就现实而言,梁漱溟一生政党政治的实践多数尽归失败,但并不足以否认其一生对中国政党理论与政党政治独立思考之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一个合格的党员除了应具备党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经常不断的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政策,继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和密切联系群众三大作风,加大党性锻炼力度,永保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3日至4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国际儒学论坛.2011"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家的修身处事之道。"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体会古人智慧,探寻儒家思想的修身处世之道。中  相似文献   
7.
张城 《党的文献》2022,(2):122-127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百年奋斗披荆斩棘,有大党的担当,更有大党的精神气象。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象,十分鲜明地体现在以下三个侧面:一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坚韧勇毅。我们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奋发昂扬。我们党把人民组织起来,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三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自信豪迈。我们党正确认识历史、科学总结历史,坚持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都是自洽的,自被列强强行打开国门之后,传统文化在近代部分知识分子眼中就成了中国失败于列强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反而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绊脚石.中国之所以被列强打败,表面上看输给了西方的船坚炮利,而实际上通过他们的层层分析,得出的结论却是败给了西方文化,从而引发了问题意识的错位.国人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应保留什么?其中分清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这是中国文化走向自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