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师培在中国传统文论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社会学知识,向多个维度拓展现代意义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在文学与社会的交汇点上为文学寻求社会、时代、地理环境等参照物,推进了文艺社会学的近代发展,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中西学知识结构,具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意义。尽管由于特殊的思想环境和学术环境,刘氏在文艺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尚有缺憾,但却不能因此抹煞其在中国文论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可贵努力。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文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彰显刘氏在中国近代文论史上的应有地位,恢复其因政治失节而湮没不显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以骈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逐渐淡出,白话文学潜滋暗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师培系统提出了“骈文正宗”的文学观。“骈文正宗”观有扬州学派阮元、汪中等前人的理论和创作启发,有自六朝以来骈文发展的史料来源,更有刘师培本人独特的文论阐发,是其文学本质观的具体理论表述。“骈文正宗”观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六朝文学的文学史地位,具有文学和美学的意义,以及特定时期的思想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以追本溯源的研究方法,明确各种文体的发展演变及风格特征,目的在于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规律。在刘师培的文体研究体系中,存在着鲜明的文体等级观,主要体现在他对骈文、戏曲和小说等文体的不同态度方面。刘师培将骈文视为正宗文体,同时对戏曲起源进行了学理性研究,对小说文体进行了否定性关注,充分彰显语言形式对于文体风格的重要意义,客观上展示了中国文体研究的近代转型历程。  相似文献   
4.
施秋香 《求索》2010,(11):205-207
相对于王国维在中国戏曲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成就,刘师培的戏曲理论研究所受关注并不充分。事实上,不管是在写作时间和背景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戏曲起源理论研究层面,刘师培与王国维的戏曲研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某些理论暗合。对二者戏曲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阐发刘师培的戏曲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这对于重新审视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