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出现了“第二个南街村”———对于关注中国农村、农民前途命运的人们来说 ,这无疑是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近年来 ,河南媒体对此已多有介绍和评论。笔者不久前有幸拜访了这个村庄 ,深受鼓舞。“形似”与“神似”“第二个南街村”指的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的北徐庄。它与驰名中外的南街村相距 4公里 ,十三年前 ,还是个贫瘠困顿的村庄。如今被称为“第二个南街村” ,是因为今日的北徐庄 ,同南街村既“形似” ,更“神似”。说“形似” ,是说你到了北徐庄 ,所见景观 ,仿佛就像到了南街村。这里的街中心也矗立起一座巨型毛主席汉白玉雕像…  相似文献   
2.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秋收时节,某乡乡长专留百亩稻田“丰产方”,作为市长亲临收割的现场。可因市长“公务繁忙”,“亲收”之举一拖再拖。数日后,市长在乡长及其随从的簇拥下来到“丰产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秋收动员讲话”,并象征性地割了几镰刀,而此时百姓的稻谷  相似文献   
3.
中国平暴斗争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深入人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从客观上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长期战乱,全国一盘散沙,在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欺凌、剥削下,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只有社会主义,才使中国人民凝聚起来,在世界上获得了民族尊严,民族得以振兴。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1989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的政治风波,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有其深刻的国际大背景的国际阶级斗争的一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大小的问题。”这里讲的“国际大气候”,就是西方帝国主义加  相似文献   
5.
春节刚过,笔者就从电话中听到了邯郸钢铁公司领导同志告知的喜讯:2000年这一年,邯钢的生产经营又取得了卓著成果,利与税的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以“五大工程”为标志的一大批基建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多元化经营又在拓展,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企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系列的新进展……邯钢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一个充满活力、装备先进、管理一流、环境优美的邯钢带进了新世纪。欣闻喜讯,令笔者回忆起10年来关于邯钢经验和全国国企学邯钢的一篇篇报道,回忆起去年年中欣赴邯钢参观访问时的一幕幕见闻,又联想到近年来关…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为实现党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和重申的各项任务而奋斗。这些任务,概括起来说,最主要的有: ——政局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要象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国家的稳定。要正  相似文献   
7.
说能否胜利地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奋斗,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点上,放在努力提高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关于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个历史必然趋势,不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红旗究竟能不能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飘扬?”这是在经历了去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的政治风波,又看到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政局急剧演变和持续动荡后,在一些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困惑和考虑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克服重重困难,战胜  相似文献   
9.
1989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了“学潮—动乱—暴乱”的政治大风波。当风波乍起时,曾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看不清问题的性质,程度不同地卷入风波中。在事件的演进过程中,一些人又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跟着错误的舆论导向走,对这一风波的性质迟迟做不出正确判断。这种是非不分的思想状况,甚至一直到  相似文献   
10.
吴金印这个名字 ,对于今日中国的大多数共产党员干部来说 ,应当是不陌生的。19 94年 ,中组部就推荐他为“全国百名人民好公仆”的宣传人选。 1996年 ,中组部、中宣部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并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战役。这位“二十八年如一日” ,“坚持在基层工作 ,与群众同甘共苦 ,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的乡镇党委书记的事迹和精神 ,广为传扬 ,在党内吹起一股爽人的清风。本文标题说“再访” ,是因为当年笔者的新闻界同行曾蜂拥至河南卫辉市唐庄镇 ,集体采访过吴金印 ,有上千篇报道见诸报端、荧屏、电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