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玮颖 《黄埔》2006,(2):18-20
与毛增滇相识,是由一枚古铜镜牵的线,当时听说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教授解开了西汉透光古铜镜的奥秘,怀着钦佩与好奇,笔者采访了他。毛增滇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热情、随和、书卷气十足……探索科学教育新领域一丝不苟毛增滇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伯父毛邦初曾是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黄埔二期生。1961年,毛增滇在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中,无法选择的出身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好在他本人表现无可挑剔,还算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不幸的是,在去工厂“战高温”劳动时,由于机器老化且无人检修,毛增滇失去了两截手指……尽管如…  相似文献   
2.
寸心愿报三春晖———记民革中央副主席厉无畏殷之俊李玮颖两篇发言稿1998年3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鲜艳的红旗衬托着巨大的人民政协会徽。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部分委办的负责同志,与近两千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悉心听取...  相似文献   
3.
我是民革上海市委机关的一名宣传干部,多年的宣传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民主党派的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不断适应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担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是与统一战线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的,其特点、作用与优势也是在统一战线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呈现并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深化与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之所以如此认为,理由如下: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新纪元;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奠定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基础;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外延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玮颖 《团结》2006,(4):58-60
缘,也许就是不期而遇。学生时代,我曾经梦想过长大当老师、医生、记者……但命运之神却偏偏把我推到了民革上海市委机关,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青丝变成了白发。与民革的缘还有很多:我与民革上海市委同龄,都到了“知天命”之年。我在民革的大家庭中找到了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志;结识了一些心灵相知的朋友,我感到生活充实、精神富有。我在民革的大学校遇见了好几位可遇而不可求的宣传工作的带教老师:诸尚一的智,董邦安的儒,哈笃信的厚,武重年的锐,李晋五的诚,严淼泰的细,唐国俊的直,过传忠的博,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终身受益。我在…  相似文献   
7.
李玮颖 《团结》2006,(2):50-56
厉无畏属于那种让人过目不忘、能留下深刻记忆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拥有写满智慧、微微谢顶的宽额头,更由于他诙谐的谈吐、耐人品味的气质和魅力。从他身上能读到很多东西:学者的深邃、智者的思想、勇者的力量······1998年3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与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听取10位委员的大会发言。著名经济学家,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厉无畏,沉稳而富有激情地作了《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的发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厉无畏从各方面收集了许多资料,又逐字逐句地研…  相似文献   
8.
李玮颖 《团结》2002,(6):30-30
今年3月23日下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率领的民革中央精神文明建设调研团一行,专程前往上海浦东考察上海和平汽车城。在听完民革党员、上海和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和平的发言后,何主席对该公司“以规范求生存,以信誉求客户,以创新求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予了高度的赞  相似文献   
9.
在现任的上海市8个民主党派市委主委中,民革的厉无畏是最年轻的;在现任的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厉无畏也是最年轻的;年轻的厉先生博学多才,是一位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享有声誉的专家。他潜心经济学理论研究,著作等身、成果迭出、屡次获奖。去年12月,民革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企业家和经济咨询机构’96研讨会,厉先生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有翔实的数据,又有新颖独到的见解,给与会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的那段开场白:“经济学家往往是教人怎样发财,而自己不发财;企业家则总是静静地听,而后却闷声大发财。”幽默诙谐,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