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纯斌 《世纪桥》2012,(7):68-69
教学方法是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产物,对于思政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究,主要应从其内涵、功能作用以及实现途径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依托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离开了受教育者,也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作为教育活动客体亦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培植和发挥,体现了受教育者自身从“知”到“行”转化以及反作用于教育者和教育环体的实践意义,这对提升教育实效性有重要的实操启示。  相似文献   
3.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个基本尺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解放和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教师这一特定群体提出了更严要求、更大责任和更高期盼,是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从原则上、内容上和实践上入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李纯斌 《世纪桥》2014,(7):31-32
借助一定办法把潜藏于学生内心东西引导出来的教育,必然随着社会进步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相应要求,赋予的内涵也随之日渐丰富。因此,要把握定位思政课教师的三组关系,即要从教师和学生关系、教师和教材教法关系、教师自身"破""立"关系去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