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精神的理论观点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不断提高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中国化研究主要通过总结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的研究概况以及中国四代领导人民族精神的内容,分析出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中国化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具有独立的品格与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传统,责任担当的具体品格是人格独立、毅力坚强、好学钻研、立人达人.高校民主党派多是学术上的主力军,应当担当高校学术进步与纠正学术风气的责任,对学术研究进行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给高校民主党派施展责任担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价值定位不应总是从社会共性中去寻求,文化的价值也在于不同文化现象的独特性,通过比较独特性而体现个性文化的社会价值。落后的、劣势的文化存在都具有价值。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突现了这种文化的价值。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不同程度文化的补充。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各文化间的“和合”,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对社会主体在社会发展遇到曲折时把握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兴发  李长泰  焦能 《学理论》2012,(22):25-26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中国化、大众化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而大众化的实现更有赖于语言形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语言大众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展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语言大众化的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