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历史脉络呈现出政党主导的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中国的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话语叙事,旨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根本属性与正确认知的合理阐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与实践引领的有效认同,进行中国式现代化他者论调事实澄明与独特模式的叙事引导。叙述好这一重大命题,要在一般与特殊的比较中论证“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在自主与自觉的意识中把握“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在使命与责任的实践中进行“现代化”的体制创新,在本土与世界的指向中展现“现代化”的价值指引。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话语叙事具有丰富的延展空间和旺盛的生机活力,要在坚守话语导向、进行话语整合、提升话语阐释、打造话语标识等方面着力,不断创造创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2.
段光鹏 《求实》2023,(1):15-25+109
“元宇宙”作为由技术所营造的新型社会体系与数字生活空间,为推进中国特色“智能+”监督模式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以身体一技术耦合协同为基础、以真实一镜像主体交互为内容、以时空一思维边界突破为特征,实现了数字时代权力监督模式的创新。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以“共同在场”与深度沉浸体验、“心流状态”与具身社交网络、“虚拟化身”与认知心理调适为表现,在环境建构、互动方式、形态表征等方面呈现独特的运行机理。面对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存在的沉浸性与沉沦性对垒、主动性与臆想性角力、创新性与依赖性较量等风险,要从技术统摄、结构完善、价值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进新基建,形成监督新思路,探索伦理新观念,为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构筑发展基础、注重空间塑造、厘清核心表征。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适时修改党章,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惯例和政治规矩,也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之一。作为党的"总章程""总规矩"和"根本大法",党章是一个动态更新的文本系统,其变化调整体现了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映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脉络。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世界历史。中国也是如此,正在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究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发展之路,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1.把握时代机遇,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生前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5.
"逆全球化"现象并不能改变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动力、目标指向、核心要素、战略举措等进行了整体设计,为建构新全球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7.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根本上来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和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根本追求,并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指引下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改革经验,深化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改革观。习近平新时代改革观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具体的现实条件以及强烈的个人因素,是一个包括改革地位论、改革时态论、改革目标论、改革方向论、改革合力论和改革保障论在内的完整思想体系,使改革部署更具全面性、改革态度更具坚定性、改革主体更具人民性、改革方法更具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化程度的全面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在根本目标、核心内容、鲜明主题和基本原则等方面理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理路的基础上,从内在力和外在力两个方面着手,建构灵活多样、科学完备、影响深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顺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趋势和内在要求,形成多元、多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化渠道,可以有效解决民主落地的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着眼利益的全局性,确保参与的全民性,注重过程的全程性,突出实践的全面性,通过数字技术将民主原则贯穿于政治实践的全过程,展现了深邃的发展逻辑、高效的运作模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数字技术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衔接中,以实现精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导向,从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转变,从单一平面向复合立体转变,从机械被动向高效主动转变,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数字技术转化为民主绩效的能力。面对激励机制与创新效度不足、个体隐私与政治安全隐忧、地区差异与民众能力欠缺、人机交互与情感温度薄弱等阻滞因素,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从认知层面、运用层面、规范层面和保障层面做出更大的调整和改进,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向着更加全面和实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