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政党制度的高度 ,分析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 ,表明民主党派既不同于西方的在野党 ,也不是执政党 ,其政治地位就是参政党  相似文献   
2.
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形成利益整合型社会,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必将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党合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同时,就阐明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指出共产党人应同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政党的联合中,必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独立性。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把多党合作的思想具体化为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关系的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特质:极富继承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极富创新性,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极富实践性,指导新时代统一战线开拓新局面。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彰显了其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要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数量结构关系多党合作格局的巩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能力素质关系多党合作效能的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发挥关系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将有利于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小鸿 《团结》2000,(1):36-37
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创造的,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然而,该制度理论并非中国共产党人首创,其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就是列宁的多党合作思想.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中,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出发,阐发了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中实行多党派合作的一系列光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理论,并对多党合作制度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特别是列宁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多党联合政府的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合作的直接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8.
政党是围绕着国家政权活动的政治组织。围绕国家政权活动,或表现为夺取政权,或表现为巩固政权和运用政权。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这一政党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民主党派在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文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小鸿 《民主》2014,(1):14-16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首次在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地位,系统论述、规划和部署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对协商民主的程序、环节、形式以及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