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强调从强权型领导转向平民型领导,从封闭型领导转向开放型领导,从命令型领导转向沟通型领导,在学习、服务与创新中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
自基层民主自治实践以来,村民自治中的贿选、两委矛盾一直存在.在推进村民自治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以草根民主推动村民自治;另一种是以党内民主推动村民自治.通过对河南村民自治中"四议两公开"经验的总结,可见以党内民主推动村民自治更符合现阶段实情,即通过赋予党员大会和全体村民这两个上位权利主体审议权和决议权,能有效解决"两委会"决策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引导村民从"法制-遵守"模式走向"权利-表达"模式,建立起民主的利益协商机制,盘活既有权力结构,重塑基层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正在渐进转型为现代社会。在这个过渡时期,公共政策参与领域的最大特点就是政策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错,正式规则之内的政策参与同制度之外的政策参与并存。从群体性事件和集体行动的视角分别梳理制度外政策参与,需要解决3个核心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组织化,如何推进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如何重视新兴媒体的"双刃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约束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东方和西方社会.当前中国南于面临着国家建构和民主建构的双重任务,正式规则的建设远落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很多利益与诉求以非正式约束下政策参与的形式向体制寻求表达.本文在对非正式约束的内涌和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区分了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匿名性对抗式政策参与、非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非匿名性对机式政策参与四种政策参与类型,并且认为中国非正式约束下政策参与的发展方向应从提升非正式约束的制度化水平和程度、划定公民理性参与范围,重视地方性知识的运用三个方面建构生产性制度,实现非正式约束与现行制度的耦合.  相似文献   
5.
"三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强调从强权型领导转向平民型领导,从封闭型领导转向开放型领导,从命令型领导转向沟通型领导,在学习、服务与创新中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首先,提倡平民型领导。邓小平曾经讲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要为广大群众提供宽松  相似文献   
6.
王懂棋 《唯实》2014,(3):43-45
<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含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逻辑和实践导向。其二是工作方法,具体到工作实践中,群众路线是具体的、现实的、细节的,它体现在我们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在新的历史阶段,落实群众路线需要我们重视"五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和诉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府际财政关系首先出现变化,一方面唤醒了沉睡的地方利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制度外意想不到的结果.地方保护主义出现,交易费用总量不平衡;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大量存在;基层政府收入来源有限,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府际财政关系的变动既是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和契机,但又受到制度性分权滞后和原有体制的约束.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府际财政关系的发展,必然向着宪政分权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懂棋 《唯实》2015,(2):34-36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三型政党”建设的目标,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0.
所谓“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能否得到有效的处理,既关系到上访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关系到司法机关能否具有公信力,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