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时代针对性.它为广大社会成员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观念,以及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但如何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转化成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行动是个关键性问题.道德的内在本性决定了道德离不开信仰的支撑,所以通过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建立道德奉献和道德回报机制,以及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等途径来重塑道德信仰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的合理性、权威性受到公然挑战 不知何时"道德信仰危机"已悄然成为日常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伦理用语之一了.尽管我们不能说道德信仰危机在全社会普遍存在,但在社会的某些地方和领域道德失范、信仰失缺、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势头猛烈;是非、善恶、美丑界限颠倒,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并被公众容纳效仿且引以为荣.这些以耻为荣,颠倒荣辱观的现象使得道德的合理性、权威性受到公然的挑战.这些行为在毒化公众心灵的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做官重谋"权",为师重谋"名",经商重谋"财",行医重谋"利"……究其原因,这些缺德之举的行为者是缺乏道德观念还是对道德规范一无所知?都不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