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交通拥堵的本质是一定空间内人或车密度过大。与日本比较,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中城镇建设用地、居住和交通用地比重过低导致城市人口过密是症结所在。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提高建设用地尤其是住与行的用地比重。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代诗学史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学相比前代诗学,具有文献丰富、作者众多、流派纷繁的特点,现有的研究由于视角单一,同时缺乏对文献的发掘和关注,视线集中在有限的少数问题上,遮蔽了清代诗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对清代诗学研究的方法谈了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 2 0世纪海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 ,唐代文学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集中了许多优秀学者 ,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 ,选题广泛、新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 ,但研究的热点较集中于大作家。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注重实证 ,深入细节 ,工具书的编纂和作品的翻译、整理卓有成果 ,关注宗教、思想与文学的关系 ,对中唐文学的特别关注尤为引人注目。欧美的唐代文学研究多研究综合性的问题 ,视角新颖 ,较为关注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关系 ,也比较注意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4.
清初关中地区出现多位著名理学家,共同造成关学的再兴,顾炎武晚年流寓关中,与关学发生关系,双方交互影响。虽然诗学并非关中理学家的专攻,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对诗歌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其中包含的诗歌观念显示出对明代格调派的继承关系。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关学的研究未涉及文学,也未注意到它与顾炎武的关系,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因笃的思路是进一步将师法对象追溯到《诗经》,主张学诗必本乎三百篇 ,“学三百而得苏李 ,学苏李而得曹阮鲍谢 ,学曹阮鲍谢而得开元天宝诸公 ,是真能学者矣。是故湛于三百而后为苏李 ,学苏李未能为苏李也”。以此类推 ,“溯洄从之 ,必自三百 ,所谓登山而诣其极 ,道水而穷其源也 ;溯流从之 ,必自盛唐。否则欲入而闭之门 ,升高而去其梯 ,恶乎可 ?”(《许伯子茁斋诗序》[5] (卷 1) )这虽是“学其上 ,仅得其中”(《沧浪诗话·诗辨》)的老生常谈 ,但对格调派“诗必盛唐”的诗学观念却是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取材于《选》”的介入 ,不仅大大拓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