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非法证据界定难、证明难、排除难一直是公检法机关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共同面临的三大困境。规则的内在缺陷造成"界定难",破解出路重在完善司法解释、加强案例指导。侦查的封闭性和证明方式的局限性造成"证明难",破解出路重在完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和加强侦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证制度的实施。司法观念陈旧、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基点的混淆、法院不独立、法院承担的社会治理功能造成"排除难",破解出路重在培育正当程序和证据裁判理念、加强司法体制保障。界定难和证明难也直接导致非法证据排除难。要破解"三难",观念革新是基础,体制优化是前提,制度完善是核心。  相似文献   
2.
蔡岱松 《求索》2008,(11):149-151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实施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信息技术壁垒等在内的技术性措施而形成的贸易保护主义,这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中一项重要的贸易瓶颈。技术性贸易壁垒条约法主要调整国家间贸易关系,其自身是具有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国际多边条约,其成员国必须履行该法的固有国际义务,如果成员国违反了义务,对他国造成损害,就发生了国际责任问题,为此,条约法通常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成员国的国际责任问题,这正是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条约法的一种重要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过程中,排除难依旧是检法共同面临的一大困境。实践中排除难包括非法证据合法地不被排除和被排除的非法证据仍影响法官心证两种情形。规则内在缺陷、侦查封闭性、一元化法庭的弊端是排除难的制度原因。司法不独立、公检法间利益纠葛是排除难的体制原因。法意识形态不匹配是排除难的观念因素。当前非法证据排除难的出路破解重在完善制度本身设计、优化刑事司法权力配置和实现法意识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