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治国理政的全局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如此强调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历届领导人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革”动乱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主的建设。他们强调民主法律化、制度化,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民主,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重视法制建设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正发挥人大在民意聚集与表达、利益调节与整合、权力监督与制约三方面的功能优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增强党执政合法性最有力的举措之一,也是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调,新时代国家与社会的变化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大作为民意机关、立法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单一的社会利益诉求变得多元化了。这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利益诉求表达通道日益多元化。政党作为联结国家与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它是社会利益诉求表达的最重要通道之一。西方社会主要是通过多党派的竞争性选举来实现多元化利益诉求表达的。而在中国,党建国家的历史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地位。虽然存在其他八大民主党派,但八大民主党派只是参政党.  相似文献   
4.
公意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书的核心。公意产生于利益的分歧,又统一于分歧的利益,公意的理想与分歧的现实相伴而生。在卢梭公意理想的范围之内,无论是主权目的与手段的分歧、立法者与人民的分歧,还是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分歧,现实的分歧无处不在。人民利益如何由分歧走向统一,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应以全体人民的意志为公意,而非多数人意志的集合。在充分协商、对多数人的利益进行归纳整合的前提下,补偿和调节被损害的少数人的利益,寻找全体利益新共识,从而实现真正的公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