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4月28日上午9时,吴家村污水处理厂内,一辆橙黄色的大型移动泵车伸出两只直径达30厘米的水管,缓缓插入厂内2米深的"积水"中。随着移动泵车发动机一声轰鸣,"积水"迅速由抽水管被吸入泵车,顺着另一端直径50厘米的排水管泄入一旁的渠道中……这是北京排水集团抢险大队举行防汛演练的一个现场,模拟的是路面桥下出现的深度积水场面。抢险大队主要承担北京城六区排水设施的应急抢险任务,下设4个抢险分队、28个抢险单元。在这次演练中,抢险大队共有4个抢险单元40名党员群众参加。他们训练有素,行动迅捷,"险情"在短短10分钟内被解除。抢险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志明指着现场这台移动泵车向记者介绍,"它有个形象的名字叫‘龙吸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抽排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理解中“类”概念的抽象性,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并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的现实需要及其满足、人的家庭关系、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意识等五个方面对何谓“现实的个人”进行了规定,使这一概念获得了它的全部现实性,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第9期刊发了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贾立群同志的先进事迹,读完文章后,我为他爱岗敬业、为民爱民的精神所感动。他36年来在门诊一线工作,始终如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
谢文燕  谢勇 《传承》2013,(11):146-14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理解中“类”概念的抽象性,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并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的现实需要及其满足、人的家庭关系、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意识等五个方面对何谓“现实的个人”进行了规定,使这一概念获得了它的全部现实性,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五一前后,本刊记者分别走访了市排水集团抢险大队党支部、首钢冷轧薄板公司酸轧作业区党支部和昊华能源公司木城涧煤矿机采一段党史部,近距离感受这些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保障首都防汛安全、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创立剩余劳动理论至今,人类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因此,我们就不能照搬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得出的结论,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分析阶级社会的剩余劳动普遍理论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可以从剩余劳动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剩余劳动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