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摸着石头过河"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常用的一句话.它作为形象地反映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探索进程的一句名言,也早已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战后高速发展时期后面临新的一轮经济危机,长达28年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不平衡发展的加剧趋于崩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凭借经济实力,从发展中国家寻找新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来建设本国经济。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往来日趋密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中国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加强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陈云在延安时期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统筹贸易、金融、财政工作,出色地执行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创造了中外战时财经史上鲜为人知的光辉的一页,也为开国后的财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陈云在领导中国走向改革开放道路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方向一致且互补的合力。其所以能形成这种合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的"实事求是派"。这集中体现在邓小平、陈云开创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开创对外经济开放新篇章三个方面。他们正是以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创了引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相似文献   
5.
1956年4月,陈云对越南进行了五天的访问,同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人以及越南工、商、财务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在回答越方提出的问题时,他根据越南的实际国情,对越南的工业化提出了"先轻后重"的建议,并认为实行合作化是越南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此外,他还对越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发表了看法。同年12月,陈云在接见南斯拉夫的访问代表团时,就双边贸易、订立合同等经济问题进行了会谈。这两次谈话所蕴含的陈云关于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实际出发的思想,从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的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情怀,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系统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之处,是在多大程度上运用和容纳市场。14年来,改革获得了深入进展,然而,究竟应当置市场于何种地位?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自改革以来,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早在1979年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就曾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  相似文献   
7.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必须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府和市场的定位上作出了重大理论推进,反映了党对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认识的深化。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目标、社会体制建设的目标都作了具体阐述。这些目标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是一个随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时,不仅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用好,也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手同向发力,还要根据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提出三主三补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提供了思想先导。在改革开放起步时期,陈云提出主辅论和鸟笼比喻,着眼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搞活经济,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改革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面改革时期,陈云提出搞好宏观控制与搞活微观的统一论,对稳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铺垫作用。陈云的改革构想,是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9.
陈云经济思想体系的起源——读《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问题(摘要)》赵士刚陕甘宁边区在经济发展上经历了由单纯依赖外援转向半自给、再由半自给转向全面自给、然后再转向全面发展这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边区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上,边区内部和外部...  相似文献   
10.
按照原来的设想,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都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搞一段时间新民主主义,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是,从1952年9月开始,毛泽东等领导人改变了原来的设想,随后又正式确立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作出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的历史抉择。那么,这一改变的原因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