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方新文  边林 《前沿》2010,(6):12-15
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实际上就是其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伯姆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文章首先对戴维.伯姆从物理世界到物理世界的思考脉络进行解读;其次,揭示"对话"与人的本源的密切关联;最后,通过对"伯姆对话"基本内容的解读来明确它在多元化时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新文  边林 《前沿》2011,(12):48-51
当代的对话理论是与前苏联思想家米哈伊尔.巴赫金(M.M.Bakhtin)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对巴赫金的对话思想演进进行了解读,首先,巴赫金对话思想的起点在于对传统语言学的批判,即超越语言学而对"对话关系"予以关照;其次,巴赫金用语言问题来解答"人"的问题,揭示了人的生活的"对话"本质。  相似文献   
3.
方新文  边林 《人民论坛》2012,(8):128-129
梅洛·庞蒂是现象学阵营中引人注目的思想家,他的"对话"思想的理论起点在胡塞尔的"未思之处"。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身心交融的"生命世界",认为"生命世界"的本义是一个主体间对话交流的世界。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主体间性"进行了重构,将胡塞尔的纯粹意识间性改造为身体与身体间关系的"身体间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背景下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文章对科学精神的核心问题展开了论述;并认为人类的科学技术事业是人类道德的永恒源泉;真与善的统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意蕴。文章从科学精神的视角论述了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科学与道德的统一问题,认为真与善是内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客观实在性,同时这种统一应该体现在科技主体身上,它表现为主体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与追求真理目的一致性的道德选择中。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语境中,"对话"是一种隐喻.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教育领域,它的被引入和受推崇都是因为其中所蕴涵的价值正是当今所缺失并期盼的.文章旨在倡导对话德育,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论证"对话抑或独白"是道德教育自始就面对的问题;二是论证"回到对话"是"独白"中的现代德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