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焕  邵蓉 《法制与社会》2013,(13):92-94
基于药品不良反应救济的现存困境,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考察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特点和救济体系的设置。借助于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缺陷判定、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救济方式的适用进行考察。药品不良反应在现有国情下难以认定为缺陷,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不良反应损害责任亦存在不合理之处,政府主导下的损害救济模式相比诉讼程序在成本收益方面具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专利司法保护的范围和强度对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具有关键的作用,人民法院审理药品专利案件的司法实践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具体体现。细化该类案件中各种审判因素,从微观角度逐一进行深入剖析,对具体条款的调整、具体措施的推行以及审判实务中裁判尺度的把握将发挥积极效果。本文将以“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登载的所有药品专利案件为样本,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量化统计,对近年来我国药品专利民事诉讼的主体、客体、适用法律、审理裁判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究此类案件在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完善药品专利司法保护制度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理顺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关系,强化药品执法力度,为修改《药品管理法》奠定理论基础。文章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比较法学和案例分析法对中美药品行刑联动机制作深入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药品执法行刑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药品行刑联动机制建设经验,提出修改《药品管理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部门行政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部门行政法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对国外部门行政法研究现状的评介,指出我国部门行政法研究远远滞后于社会生活实践;并从部门行政法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旨、研究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了深化部门行政法研究的几点设想;最后对部门行政法体系的完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药事组织法是关于药事组织性质、地位、组成、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违法责任等内容的法律规范总和。1998年8月,在第五次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国药学事业发展史上,首次成立了做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独立药事管理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拉开了药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帷幕,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药事组织立法,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已成为摆在药事管理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机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协调联动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本文通过构建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能力的SEM结构方程模型,以上海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Lisrel软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获得最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IHR)于2005年提交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公共卫生方面唯一的一部国际法,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有成员国均具有约束力。本文对“新条例”与检疫法及实施细则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并对其中一些较为重要的定义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专利司法保护之于激励创新药物研发的作用毋庸置疑,且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印证。全面、宏观地梳理近年来我国药品专利案件总体情况,是评价和健全"中国特色"药品专利司法制度的基础。本文将在回顾我国创新药物专利保护立法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登载的所有药品专利案件为样本,分析药品专利诉讼现状,并预测未来此类案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完善药品专利司法保护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药品、食品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行政执法和刑事侦察衔接不畅通,刑事制裁真空,是该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行刑联动机制是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严惩犯罪分子,防范类似公共卫生事件再次发生的体制保证。本文对行刑联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和实践分析,剖析其现存的问题,并借鉴美国的相关制度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行刑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