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浅析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解。事实上,马克思的论述不是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而是揭示了人所表现出的善恶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的观点不是环境决定论。  相似文献   
2.
义利之辨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对个人利益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谈“利”色变,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许多人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最终目标。但有人却因此走向极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义利冲突日渐明显。如何对待义与利,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义利观时,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既要继承传统观念的合理因素,又要符合现代的精神实质。而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4.
在马克思哲学传播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确实有关,手稿的发表,表明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理论上对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化理解,但在理论的背后,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幸福社会"是目前社会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幸福社会"的构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2年12月30日在西安理工大学举行的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就围绕"幸福社会的价值哲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的80多名代表就有关幸福、幸福社会、幸福社会的价值、幸福社会的建设等问题各抒己见,既有观点上的交锋,又不乏理论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一直致力于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不足仍是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造成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包括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要求的偏差、人们对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认识的偏差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而要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除了改善社会大环境外,高校则必须着力于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和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7.
平台资本主义通过消费异化隐蔽地控制了人们的消费生活,资本在消费领域疯狂榨取超额利润。对平台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析以对平台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学理探源为出发点,探究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垄断本质,梳理平台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由此展开对平台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客体性透析、生产性批判、社交性审视和监控性解蔽。探索新时代推动我国平台消费健康发展的对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建立科学合理的平台消费秩序,防止平台资本野蛮生长;推动平台技术创新,加强对平台消费者数据信息的保护;增强消费者对平台消费的理性认知,摆脱平台权力桎梏。  相似文献   
8.
数字帝国主义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衍生了技术霸权,技术霸权是数字帝国主义垄断本质的必然结果。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增强了数字资本的支配能力,使资本垄断更加隐蔽高效。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立足于对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进行学理探源,把握数字帝国主义形成演进的基本脉络,剖析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的生成机理及垄断实质。要以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的资本增值逻辑、意识形态逻辑及强权政治逻辑为批判进路,展开对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探索超越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的中国方案,须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认清数字技术本质,警惕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意识形态图谋;反对数字帝国主义技术霸权垄断,推动世界数字技术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9.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一个标识性成果,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性问题,而前提性问题的解决,是准确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些前提性问题包括对“共同价值与共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真实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与抽象的‘类’”关系的理解。依据唯物史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而非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依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生产方式下人应有的群体性存在方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不是永恒不变的抽象的人类,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类。正是这些前提性条件,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