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风险社会下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组织协调成为一种重要的应急响应方式。如何提升公共危机应急响应过程中组织协调的效率,成为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时间动态网络作为研究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以四川九寨沟地震为例,在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时间切片的基础上,通过UCINET软件生成了九寨沟地震应急响应网络拓扑图,基于网络密度、凝聚力和中心性测度等指标探析了应急响应组织间联系、"组织-功能"关系及组织角色地位随时间的动态演化情况。研究表明:(1)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应急响应组织间网络联系的紧密度和凝聚力随时间推移而下降;(2)应急响应功能数量和同一项应急响应功能涉及的参与组织数量随时间推移而减少,各时间切片的核心应急响应功能也不尽相同;(3)参与组织的角色与地位存在不确定性,均随时间发生改变。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以时间动态的视角识别组织协调问题,提升应急管理效率。本文基于时间动态分析了应急响应组织协调演化问题,拓展了SNA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弥补了传统SNA仅能可视化静态网络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郭雪松  朱正威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50-60,124,125
跨域性特征对现代社会危机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世界范围内应急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转型期社会特点,对现代跨域危机内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进而提出了跨域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当前中国跨域危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着重从信息、资源维度对其整体性治理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不同组织在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是产生跨域危机治理"碎片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必须结合中国应急管理实际,以组织间网络视角从应急管理组织层面对"碎片化"环节成因进行分析。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实现的关键在于其治理网络中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目前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部门隶属不同、管理层级复杂、多头指挥而产生的协调困难是"中国式碎片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终,本文构建了跨域危机治理网络分析模型,并对"碎片化"环节识别、整理以及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实现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性别结构失衡已成为当前中国重要的人口问题之一.作为一种社会风险,其影响正通过特定途径扩展到社会其他领域,引发包括社会安全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风险传导理论和性别失衡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整理等方式构建出了一个性别失衡风险传导理论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框架,经过节点确定、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等步骤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而以专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预测推理、诊断推理、影响强度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四个方面对性别失衡风险传导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铁路运输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亏损。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因而解决铁路企业亏损问题,对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扭亏为盈,首先要摸清亏在哪里,为此笔者就沈阳铁路局通辽铁路分局近4年来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