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法行为究竟是不是法律制度的构成因素?如果是,它在法律制度中又居于何种地位?这一问题是行为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行为法学是将法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想要搞好学科建设和保证学科实践功能的发挥是困难的。因此,笔者想就上述问题阐述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把从群众中得到的信息拿到‘家’里议,大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这样更能体现民意。""在‘代表之家’学习交流,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时事政治、学到了法律知识,还使我进一步懂得怎样当好代表、联络选民。"说到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法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当今社会的管理没有法律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法律。这既反射了人们对人治习惯的深刻反省,同时也表达了在社会进步中人们对法治的企盼。人们希望用法律来保证社会的现代化,更多的人则希望通过法律的现代化来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法律现代化已成为一个热点;在实践上,许多被认为有益于我国社会的发达国家的法律被吸纳进来,并得到中国化的组装,尽管它在中国法治之路上的行使还是颠颠簸簸,步履维艰,但人们已是很陶醉于每年立…  相似文献   
4.
行为与法律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是一个“行为场”,整个社会的运作和社会系统的活动无不与人的行为有关。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实际上是对人们的行为的调整和控制。因此,要提高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效率,就必须研究行为与法律控制的规律。本文拟从行为法学研究角度对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还望学界同仁不吝匡正。  相似文献   
5.
<正> 行为法学也叫行为主义法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具体些说,研究人的法律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特别是法官的审判行为。其目的是通过这种研究,帮助国家当局制定适当的法律对策,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造成一种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理想化的法律秩序,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新的法学分支,正在引起我国法学界许多同志的关注。联系我国的实际,探讨行为法学在我国的运用,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目前,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和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42周年,中国法学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6月26日联合召开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座谈会。与会者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立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和其它三项一样重要。与会者强调,在新时期专政必须继续坚持,不能削弱;同时必须全面理解和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与作用,在坚持专政的同时,还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下面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7.
利益结构对法行为的制约黄建武研究“活法”,揭示法在社会中的运用机制.是保证立法完善和进一步提高法律调整效率的重要条件。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相互磨擦,社会关系愈加复杂多样,社会对法律调整的要求与违法行为同步增长,这更需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层次探析黄建武立法目标是立法所追求的社会结果。法律体系作为一个人造的规范系统,是人们为了追求和保护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创设的。因此,目标统摄体系,是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则。我们要建立起科学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就应对立法目标子以特别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9.
叶家盛  左军  黄建武 《人民政坛》2007,(6):F0003-F0003
近年来,浦城县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帮民致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临江镇利用大田优势,人大代表带头发展烤烟生产,有力地推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回应法学和法律界对调解的不同评价以及相关制度创新的争论,基于对1988年至2010年我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司法非调解方式结案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纠纷的解决中调解的功能是在下降的,但在今天,调解仍是我国纠纷解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人民调解的功能呈下降趋势,而司法的功能则在不断上升;在司法中,司法调解的功能总体上在下降;在婚姻家庭继承、合同纠纷、权属侵权及其他三大类案件中,司法调解的功能各不一样。由此,我们在相关制度创新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不可以一刀切或以运动的方式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