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依据是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现了发展的主体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实施的统筹性,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与传统发展观的对比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把握,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国情的特点;在明确我国在当代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即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衡量事物的标准有许多,其中生产力标准、阶级标准和实践标准与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密切。在"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标准盛行神州;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轰动世界;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标准则深入人心。本文就生产力、阶级、实践这三个标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生产力标准、阶级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内涵(一)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与否的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与世界科技进步以及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不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先后提出了三个标准,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三个标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十二个理论观点,党的十四大概括为九条,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