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艾吕雅的诗中,“你”与“我”组成的整体境界的无限扩张预示着人的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统一。而这又暗示了一个在更高层次上的生存整体:人与自然的统一体。在艾吕雅看来,能量、活力的交换不但是自我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人与自然亲近的必要条件。因而,爱的活动交流同样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这样,在艾吕雅的诗境中,爱就升华为一种宇宙普遍存在的和谐的依存关系。这种泛爱论的思想首先体现在自然界的活力与女性活力的类比:在艾吕雅的诗中,女性的形象常和自然的基本成分:水、土、植物、阳光互相对照比喻。对自然的描写总是呈现出女性驱体的轮廊;而后者却又是山川、海洋、树木花草的象征。有时,两者又混然为一体。女性的无处不在(L’ubiquite de la femme)说明了对女性的崇尚;而最终使得这人类的半数取代了上帝的位置及其造物的神力。剥夺上帝的权威而将其授于人类的半数无疑是要抛弃这个虚幻的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精神枷锁而树立起人对其自身的信心。这当然意味着对基督教文化的挑战。同时,我们在此不难见出超现实主义思潮在艾吕雅思想上留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城池     
这里有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有一个民族梦中的亚勒加尼斯峰与黎巴嫩山为它高耸!水晶与木头建构的亭榭在无形的轨道与滑轮上运行。周围站满巨人,长着铜棕榈的老火山口在烈焰之中发出韵味十足的狂吼。情侣们的狂欢在倒悬于这亭榭之后的天渠上  相似文献   
4.
一兰波关于“通灵人”的两封信分别写于1871年5月13日和15日:头一封是写给他先前的老师伊藏巴尔的,第二封的收信人是当时的诗人德奠尼。1928年,伊藏巴尔在《欧罗巴》杂志上刊布了第一封信;第二封信辗转落入兰波研究者贝利松之手并由他于1921年  相似文献   
5.
(一) 作为文学艺术流派的超现实主义虽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法国,它实际上却超出了文艺运动的范围,形成了一股冲击整个西方思想与文化的思潮。它的兴起、发展与达达运动密切相关,尽管二者有原则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从达达的废墟上产生的。所以,尤其在探论它的近因时,必然涉及达达运动,后者是于1915年在苏黎世肇起的;其主帅是来自马罗尼亚的犹太裔大学生,诗人查拉(T.Tzara,1896—1963)。他于1915年7月到瑞士读书并从事创作。达达的策源地是德国导演巴尔(H、Ball)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