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陆铭  陆屹洲 《当代亚太》2023,(1):45-69+158
认识中美民众的政治观念差异是我们理解两国内政外交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大变局时代更好寻求和平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有关议题却尚未得到充分翔实的研究。基于两国民众价值观存在系统性差异的研究假设,文章应用中美网民2020~2021年政治态度的对称性调查数据,分析了中美两国网民在大变局时代的文化价值观与外交态度。研究发现,中国网民表现出显著更强的集体主义和权威观念、更高的政治信任,以及对所谓“普世价值”的拒斥。此外,中美网民对对方国家的态度都较为消极,但中国网民表现出更为强大的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证实了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战略具有较为坚实的社会文化土壤;另一方面,为理解中美关系及制定对美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
3.
现有国内有关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以经济学视角和政策学视角为主,两种视角均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文章以研究生"推荐免试"(简称:推免)工作的变迁为案例,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范式作为分析框架,对其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试图在理论上克服已有研究的缺陷。文章研究发现,看似静止的研究生推免制度事实上经历了数次较大的变迁,在较大的变迁之间又存在着政策上的微调。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环境和观念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拥有政策制定的主导权,掌握了这一政策的制定和改变,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高校之间的博弈、作为政策对象的学生群体的行为策略则在制度的微调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是由于能动者在权力上的不对等,教育制度变迁呈现出"行政主导、博弈为辅"的面貌。研究同时发现,教育制度的频繁变迁中充满了非理性因素和"历史偶然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