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问:去年,《国外社会科学》第六期曾译载了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研究员F.马赫列尔的《八十年代的西方青年》一文,引起了我国有关研究工作者的很大兴趣。据我们了解,自六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无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青年问題的研究都有了蓬勃的发展。不但一些专门性的青年研究机构纷纷建立,而且也出现了国际青年社会学常设委员会等世界性的组织和论坛。罗马尼亚青  相似文献   
2.
永存的墨香     
<当代韩国>问世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作为出版者,每每成为第一读者,有幸先睹为快.每当捧着依然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一页页翻阅之时,心头不禁油然升起对创业者们,对几代学人、研究者和编辑们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世界,世界各国的文明和文化的交流、激荡、吸纳和融合日趋广泛加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伟力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不具有自身固有的文化和思想传统,舍此就不能生存和保持独立的象征系统。但如果固步自封,不能接纳、包容、消化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先进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会丧失活力,裹足不前,陷于停滞。历史证明,中韩两国人民虽然历经起伏、坎坷和磨难,但一方面始终保持了…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世人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春天象征着新的生机,新的开始,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这新千年和新世纪之交的第一个春天,世人似乎有着更多的思索、期盼和憧憬。回眸刚刚逝去的20世纪最后一年的全球社会经济运行态势,亚洲呈现出继续复苏的强劲势头,其经济增长出乎人们预料。特别是韩国,更是喜讯频传,业绩骄人,普遍认为其经济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00年上半年韩国的GDP同1999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平均达到10.9%,下半年增长虽然有所减缓,但全年增长…  相似文献   
5.
加强文化学术交流开创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新局面陆象淦再过一年多的时间,人类不但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而且将跨越一个新的千年的起点。全世界的人们无不带着期盼、希望和憧憬,准备迎接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未来世界及其发展的预测和分析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可...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韩国》季刊是中韩建交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努力筹划,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情报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具体筹办出版的两国学者合作的社会一人文学术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定期刊物。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在当时可以说得风气之先。今天在座的汝信教授、沈仪琳研究员和李充阳教授都是对这个刊物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创办者、组织者,功不可没。弹指间,20年过去,《当代韩国》已经连续出版了20卷78期,总字数逾千万。20年间,虽然经历了经费锐减、稿源紧张、发行困难等问题,但中韩双  相似文献   
7.
永存的墨香     
《当代韩国》问世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作为出版者 ,每每成为第一读者 ,有幸先睹为快。每当捧着依然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 ,一页页翻阅之时 ,心头不禁油然升起对创业者们 ,对几代学人、研究者和编辑们的崇高敬意。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 ,中韩两国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但由于二战后的政治等原因 ,传统的友好往来曾一度隔绝 ,历时 4 3年才得以正式恢复和重建两个友好邻邦的关系。其间民间的推动 ,特别是文体经贸部门和民间团体的交流形成先导 ,促使两国政府关于关系正常化的决策水到渠成 ,成为符合民心民意的重大政治举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罗马尼亚共产党和政府认为,“政治教育工作是新社会制度建设事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自1965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历次罗共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罗共还召开过一系列会议,专门讨论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作,并就某些问题作出了相应决议,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1971年7月6日的罗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齐奥塞斯库同志提出的《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党员、对全体劳动人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工作的建议》十七条,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Juventology)是近十年来在国外出现和流行的一个名词,虽然至今仍然存在着某些争议,但反映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青年问题研究在当代世界各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求建立一个相应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呼声日趋迫切。首先提出并运用青年学这一概念的是波兰社会学家弗拉迪斯拉夫·阿达姆斯基。1971年,他在波兰《社会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青年社会学问题》一文,从当时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状况出发,认为世界各国对全面地研究青年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10.
青年问題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承认,并在当代社会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末的西方青年“造反”运动震撼欧美,给予青年问題研究以有力的推动。近二十年来,随着一系列专业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建立,青年研究在世界各地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和青年问题研究者L·罗森马耶尔指出,七十年代以来,青年社会学不但在量上,而且在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超越了“特殊社会学”的阶段。一般认为,超越單纯生理学的覌点而对青年进行真正科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早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