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陈壮鹰 《德国研究》2010,25(1):57-62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黑塞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小说《在轮下》、《荒原狼》和《玻璃球游戏》,来分析作家少年时期承受的创伤记忆如何对文学创作行为起到深刻影响和作用,探究作家灵魂成长与作品人物成长之间的关联脉络。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经过四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德国形成了以日耳曼人为主、多国族裔为辅的移民社会。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信仰中心的穆斯林群体成为其中规模最大的少数族群。虽然德国穆斯林移民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方面无法与德国本土人匹敌,但得益于德国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积极的融入措施,穆斯林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整体表现相对良好;同时,穆斯林移民对德国的政府机构、政治体制信任度较高。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信仰鸿沟的存在,加之所谓的"伊斯兰恐惧症"的蔓延,穆斯林很难得到德国主流社会的真正认同和接纳,政治参与度不高。而德国在"阿拉伯之春"后接纳的百万穆斯林难民给社会治安和本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令本已取得一定成就的融入工作再度面临严峻挑战,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建构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瑞士女作家的小说《鸽子起飞》是近年来德语文坛的一部力作,曾荣膺2010年德国图书奖和瑞士图书奖,成为当年德语文坛一大盛事。作者梅琳达·纳吉·阿波尼纯熟地运用多种意识流文学技法创作出这部人物多样、线索错综、情节复杂、性格刻画迥异的当代移民小说。本文从碎片化叙事结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内心独白、时空蒙太奇、自由联想等贯穿《鸽子起飞》的意识流技巧入手,解读其在小说主题叙事方面的作用,凸显故国战乱、文化差异、民族冲突和异乡现实对移民及其后代产生的精神影响,令心理失落、身份认同困境等主旨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陈壮鹰  王坤 《德国研究》2023,(1):127-138+152
卢卡斯·贝尔福斯蜚声当代瑞士文坛,2019年被授予德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殊荣——毕希纳奖。其代表作品《百日》拓展了德语文学中关于大屠杀的时空语境,将读者拉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非洲卢旺达大屠杀,用文学的方式观照这段被忽视与遮蔽的惨痛历史,展现创伤的障碍和延宕,刻画个体创伤下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双重身份矛盾,并对不同群体的集体创伤进行多棱镜呈现。作家在小说中讨论并反思善与恶、罪与罚、人性与道德、创伤与救赎等深层次问题,提醒人们铭记历史,避免灾难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