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权利是民法里根本性的问题.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近代宪法是沿着规范公权力、保护私权利(民事权利)的路径而演化的.然而,一些学者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依旧坚守着只有通过健全的民法体系,对民事权利的全面规制,才能使权利得到保障和确认的观点,致使我国长期以来私法相对于公法显得落后,民事权利(私权利)的保护不够充分.笔者从宪法产生的社会根源谈民事权利的保护,认为宪法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本源性和终极性的,并提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应形成以民法为主,兼采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以宪法为最终救济的多元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万州区公证处副主任范云春,在10年公证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怍,在开拓库区移民迁建公证服务中成绩卓著,曹荣记3等功一次;去年又荣获首届重庆市优秀膏年卫士荣誊称号,是重庆市司法行藏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2020届毕业生既定的实习任务难以开展,密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现实需要,传统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面临诸多问题,虚拟仿真毕业实习模式具有自身的优点,应当提倡依托现有虚拟仿真实习技术,探讨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背景下疫情期间高校本科生虚拟仿真毕业实习模式,针对我国教育特点与实习方式探寻适合我国背景下的虚拟仿真实习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徐玉梅 《工友》2010,(11):59-59
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很广,是家庭常用药物之一。但是,如果用之不当也会后患无穷,不仅会造成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那么家庭中应该怎样使用抗生素呢?关键是要细心谨慎,科学用药,掌握以下九条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统一、思想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知识性和有效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全面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应重视研究它的思维视角,即如何寻找最佳突破口、最佳兴奋点和最佳结合部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只具备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已难以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现有培养模式存在较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既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又能从事对外贸易实际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初,北京大兴县亦庄乡某村群众认为村党支部将本村铜厂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毛坯非法卖给河北省的1个客户。于是部分群众在几名代表的鼓动下,于14日将河北省来京拉货的车拦扣,并在一白布条上联名签字。之后,他们先后到市、县有关部门进行上访;被拦扣的车辆也一直由部分群众昼夜轮流看守。上访的群众非要做证据保全公证,否则绝不罢休。 为了尽快解决此事,该乡党委、政府及县委指派的工作组立即与几名代表见面并研究了工作方案,并决定免费为其办理证据保全公证。于是公证员们便开始了烈日高温下的取证工作。当公证员刚…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世界航海业快速发展,多式联运作为先进的现代运输方式,在货物运输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支持.与此同时,为降低运输风险,解决多式联运存在的弊端,运输保险一如既往地得到青睐.2008年《鹿特丹规则》的面世为国际多式联运的制度设计带来了较大突破,同时也给多式联运的保险制度带来了冲击.我国《海商法》中的海上保险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保险法》中的制度设计也不够成熟,致使多式联运保险立法还有极大的完善空间.协调一般保险制度和海上保险制度的矛盾并填补立法空白,促进多式联运保险立法的完善,将会极大地减少运输风险带来的保险利益纠纷.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商业贿赂已成"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从业者已陷入恶性竞争的环境.为了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应当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的概念;借鉴国外立法例,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处罚力度;拓宽商业贿赂犯罪对象的范围;加快建立企业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从而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进一步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建立和规范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市场秩序和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打破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隔绝的状态,实现了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的转移。“大思政课”将教学场域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以项目为载体,以场景为驱动,围绕日常公共的空间环境、特定场域的文化展演和赛博空间的虚拟场景等丰富的空间实践场域,采用心流体验、情动生成、反思对话三种心理机制,达到建立社会空间与情感结构的联结,找到一条通过日常生活理想愿景和完整性个体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