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了欧盟提交的决议草案,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将于3月6日把该报告连同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实施情况正式报告给联合国安理会.一石激起千重浪,有关各方反应非常强烈,谈判、制裁、动武软硬兼施,心理战和恐吓战越打越激烈.大多数国家都主张通过外交谈判途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各国为此开展了频繁的外交活动,国际舆论也深表关注.  相似文献   
2.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越境掳走以色列军的两名士兵.第二天,以空军就轰炸贝鲁特机场,19日,以军地面部队进入黎境内,真主党进行反击,与入侵以军进行激战,还用火箭弹打击以境内海法市等目标,黎以冲突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3年3月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并推翻萨达姆政权至今已近4年.伊拉克人民不但没有因此而享受到美国宣称要给他们带来的"解放"以及"民主"、"自由"和"幸福",反而处在被占领的无穷无尽的痛苦中,没有任何安全感,生活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4.
哈塔米1997年高举改革大旗,以69%的得票率首次出任伊朗总统后,锐意进行改革,调整内外政策,使伊的内外处境有了很大改善,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在今年6月8日的伊朗总统选举中,哈塔米以获77%选票的绝对优势击败其他9名对手,连任总统.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美国与北约盟军出兵阿富汗,打垮了塔利班政权。但是,7年多过去了,美国和北约盟军付出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死伤了很多军人,还远没有达到战略目标。目前,美国在阿富汗仍驻有3.8万军队,加上北约的3万多军队,不断对塔利班残余力量进行追击和围剿。然而,塔利班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随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了非洲西北部马格里布地区的几个国家,所见所闻颇多,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世人对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感到很新奇,不知道伊斯兰帷幕后面的社会状况如何,人民怎样生活,加上媒体的渲染,伊朗在他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神秘的国度。百闻不如一见我因工作的原因有幸多次到过伊朗,亲身接触了伊各界人士和不同阶层的群众,耳闻目睹,觉得那里除了宗教气氛特别浓厚外,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并不神秘。电  相似文献   
8.
阿以冲突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暴力冲突之一,冲突之火已燃烧了半个多世纪.阿拉伯人民长期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下,他们渴望和平,并为实现和平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牺牲.但是,阿以冲突不但没有停止,近一年来反而不断升级,以色列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实行"清除政策",要从肉体上消灭巴勒斯坦人领导人.显然,巴勒斯坦人民是不会屈服以色列的恐怖主义和武力镇压政策的.看来,冲突还要继续下去,和平的曙光短期内还难以照到阿拉伯这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伊朗核问题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时起时伏,险状频生:在大多数时间里,美国和伊朗在伊朗核问题上强烈较劲,互不退让,武力对抗似乎一触即发,2010年4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公布其新的核政策时,宣布将伊朗从美国不进行核打击的非核国家中单列出来,公开对伊朗进行核威胁,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多年来,这种动荡局面反反复复地出现。  相似文献   
10.
4月18日,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结束了在意大利29年的流亡生涯,在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等高级官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首都喀布尔定居.查在阿富汗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回国,将在阿政坛发挥什么作用,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