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新海 《理论探索》2006,3(4):50-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走的是一种非均衡的梯度发展道路,形成了中部塌陷的现象。促进中部崛起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由局部地区向全国整体的扩展,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由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的回溯,还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所要求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建设宋新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实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拼搏进取来完成。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要求,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为此,党就必须适应建立...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3日至25日,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与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共同举办了"地方立法程序"理论研讨会。地方立法程序理论研究是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与美国路易威尔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合作课题"中美两国政治运行体制比较研究"的子课题。围绕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会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宋新海 《前进》2016,(9):28-31
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与实践也贯穿了中国共产党95年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思考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积极探索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践途径,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现实实践中深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现在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改革过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不同于人民意识,更不同于臣民意识和奴仆意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其基本的理念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有关发展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归结为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在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前提下,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必须将社会和谐理念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贯穿于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现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特别是与二战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有关。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核心是极端民族主义,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特点。现在日本政治右倾化给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对此应从历史因素、美国因素和地缘因素等几个方面作出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上海海关认真组织开展了“践行荣辱观、文明树新风、和谐在海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系统学习、载体宣传、典型示范和实践效能四个方面入手,融会贯通、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开展的基层民主建设 ,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党的领导始终发挥着引导作用 ,广大农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遵循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压舱石"、吃了"定心丸",也要求我们对党长期以来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与实践进行总结,由此促进民营经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事实上,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与实践也贯穿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思考党领导民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