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4月2日的20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只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正式会谈就结束了,然而结果似乎皆大欢喜。新华社发表的一篇文章用"两个一"来形容会议的效果,开幕前,吵嚷一片,闭幕后,一团和气。的确,三个半小时对于几十个首脑来说,似乎没有争吵的时间,而只有达成共识的时间。很多首脑都愿意宣称自己的斩获。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这次会议是  相似文献   
2.
宣兴章 《外交评论》2009,26(1):85-99
康德永久和平的理想是基督教末世论的世俗化,其中诸多观念根植于启蒙时代的理想——在地上实现天城。康德运用自然目的论将自由、理性以及道德理想国等观念注入其中,形成了一种道德的神学,新教的哲学。究其实质,康德所讨论的并非是现实的和平,而是理想的永久和平,这就是在历史终结之时实现世界的伦理共同体。这种追求和平的哲学看似温和,实际内含着激进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3日起,由中国商务部牵头制作的一则“中国制造”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播出,这则30秒的广告因由政府作为幕后支持为“中国制造”作形象宣传而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宣兴章 《当代世界》2013,(12):52-55
在世界政治之中,秩序的变迁根植于格局的缓慢演化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秩序是特定格局下的交往形式。这种交往形式的变化、突变以及定型,取决于特定的技术水平、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因此,考察秩序的变迁,首先要考察在限定的技术条件下,全球生产力分布变迁造成的格局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交往方式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由特定国家以及集团推动而形成新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探讨络绎不绝,但是大多数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至多是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宣兴章 《当代世界》2011,(10):16-22
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在1997年公布的防务审查报告。后经国内某著名智库的转换,在党的十六大前夕进入中国语境。尽管用词相仿,但是在中美语境下这一概念的内涵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中欧关系是全球性的战略关系,中欧关系的战略空间并不仅由中欧关系决定,而是在全球格局之中生成。在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的B段,霸权衰落,多极化格局显现,同时全球性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及社会层面的失衡愈加显著。在霸权衰落时期,在全球治理以及维护全球与地区稳定方面中欧有着巨大的战略合作空间。但是,要进行多维的全球合作,尤其需要欧洲抛弃欧洲中心论,审视多元文化,理解多种发展模式,并能够理性处理大众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只有以战略视野透视中欧关系,才能在战略层面维护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