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保护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人权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强制措施作了较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2.
小议罚金与罚款,自由刑与人身自由罚张先钦罚金与罚款。罚金,在我国是人民法院责令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它是一种附加刑,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使用。罚款,是行政机关依法责令行政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额的货币的行政处罚形式。罚...  相似文献   
3.
新《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文章结合司法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违约责任及合同效力做了一些探索合同诈骗罪的责任承担方式;合同诈骗罪成立后合同的效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进行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4.
抢劫财物过程中致人死亡案件的定罪和处罚张先钦我国《刑法》实施以来,抢劫财物过程中致人死亡的案件如何定罪和处罚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际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不少的法学刊物对这个问题已展开过较深入的讨论。在司法实践中,抢劫案件致人死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四种...  相似文献   
5.
保证是债的担保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成立需要由保证人和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实践当中,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对此无过错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保证人对此有过错的,则应承担民事责任.主合同有效,保证合同无效的,如果合同无效是由债务人、债权人造成的,则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则由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保证人有过错的,则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刑法手段搞好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刑事政策的特殊功能,立法机关应专门对未成年人犯罪作出相应的责任措施:不适用某些种类的刑罚,对剥夺官由刑的高刑期作限制,着重注意用代替刑罚的教育性强制措施;对未成年人适用的全部刑法措施(既包括刑罚,也包括教育措施)的目的,尤其在于特殊预防和一般性预防。无论是刑罚措施,还是教育性措施,其目的都是要使他们接受必要的教育和获得必要的职业技术知识,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此,刑法还应规定发展、培养他们的个性和道德责任。刑法对强化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所有法律、法典、法规都应责成法院在审理和量刑时要考虑到未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突出的原因极为复杂。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因素是造成青少年犯罪不可忽视的外部诱因。 一、家庭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形成的间接或直接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据笔者对成都市的调查,在青少年中,主要由家庭不良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完善国家权力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张先钦/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国家的政治、军事、行政、司法、经济等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赋予特定的机关行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和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家庭暴力犯罪日趋增多。笔者对成都市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发生的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为这一时期全部杀人案件的33.8%。在这100起案件中,杀死的有33名,重伤的有34名。它严重地危害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家庭暴力犯罪的特点 (一)性别年龄特征。在这100起家庭暴力案件中,杀人主体男性的77名,女性23名。这100起家庭暴力案件的杀人主体的年龄最小的仅15岁,年龄最大的是73岁。其中,15岁至30岁的80名,31岁至50岁的16名,51岁以上的有4名,高峰年龄段为  相似文献   
10.
910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成都市少年管教所的统计,1988年关押的在教人员共840名,比上年上升73.3%;1989年944名,上升12.4%;1990年1048名,上升11%;1991年1084名,上升3.3%。这类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