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9·11"事件以后,世界学术界关于伊斯兰教同现代社会的关系的评论急剧增多,各种观点迥异,争论激烈。然而,其中鲜有运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作出中肯的分析的。美国学者彼得·胡迪斯(Peter Hudis)在他提交给2004年3月纽约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的论文《马克思在穆斯林中间》中,通过对马克思《马·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的解读,对这个问题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回答。胡迪斯指出,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东方的穆斯林社会的研究,改变了自己的早期观点,不再认为殖民侵略是客观上的历史进步,并且批判地把那里的公社土地所有制看作可以通向新社会的基础,还认为非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要用本土的范畴而非输入的欧洲的范畴来解释。马克思明显表现出对穆斯林生活方式的尊敬,但同时指出穆斯林社会也需要革命运动。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几乎没有谈论过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本文通过对辩证法本质的揭示指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所展望,而且他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发了未来新世界的一般特征,他反对以康德式的"应然"来表述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诉诸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式的内在批判立场。其次,马克思对黑格尔颠倒主谓关系的批判具有规范性的意义,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设想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并将共产主义区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到那时,人类能力就是目的本身。这些伦理原则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他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解决当今时代的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