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各个国家,不论制度、区域位置、民族和发展状况,都在积极表示对人权的重视和尊从立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世界进步势力的代表,为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曾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和路线的干扰,人权理论研究在我国一直裹足不前。一谈人权就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立法原则,是资产阶级欺骗、麻痹人民群众的工具,充其量只不过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样一种片面的理论观点支配了我们几十年来对人权问题的基本看法。"6·  相似文献   
2.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宣布设立“区域国别学”为一级学科,这对于中国高校和学术界将区域国别研究和人才培养推上大发展的新高峰提供了强劲动力。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科技和人才创新三结合的重要观点,区域国别学在中国的落地不仅将带来中国自主学科知识体系新的丰富和发展,更将为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提供更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新支持。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性质是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在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学科基础和学术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规范,借鉴美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结合不同高校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已有的积累,集中规划、分头落实,全面推进区域国别学在全国高校体系内的系统建设和提质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今国际格局的最显著变化,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就中美当前的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言,中美战略竞争中短期内还难以决定性地改变当前的国际秩序。中国即便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和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军事及安全行动采取斗争的回应方式,也并不意味着两国无法合作、或中美关系已进入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导权之争。中美战略竞争的同时,经贸往来和必要的合作仍会发展。中美战略竞争会影响权力、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调整变化,其走势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变革。但未来国际秩序的变革并非只取决于中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和战略选择,将决定性地影响中美战略竞争的走势和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转身亚洲”战略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奥巴马政府"转身亚洲"战略的出台虽然不代表美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美国随之采取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调整与行动表明,美已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其对中国的认识与判断正在出现新的重大变化,已经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的军事"假想敌"。在东亚地区安全上,美国不再依赖"中美合作",而是侧重以继续强化美在该地区战略存在和战略主导、协调与盟国及新兴伙伴关系的方式来稳定地区安全秩序;同时扩大以制衡中国为主体的安全体系。该战略代表着美国亚太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中国对其战略含义与动向绝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在京部分专家学者谈“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及对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2月8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及对我影响”研讨会,邀请在京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建立以来,正是在双方"坦诚对话、务实合作、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指导下,在经贸、金融、气候与减排问题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于2014年7月在北京举行。5月11日-13日,奥巴马特别代表、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访问中国,分别与中国副总理汪洋、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中美双方就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简称"SED")的基本内容达成了共识。尽管这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诸多争议,但历史经验表明,只要两国保持高层对话和接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奥巳马2014年8月初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搭了美国30年的“便车”,美国不指望中国能够对伊拉克局势“实质性地做些什么”。指责中国在国际社会“搭便车”不是现在就有。从2005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国应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responsiblestakeholder),其含义就是要求中国能够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帮助美国和西方国家维护国际秩序。但从美国总统的嘴中说出来,变成代表美目政府公开的“中国抱怨”,这却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关系类智库的兴起,反应了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时代特征,客观上顺应了中国必须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入地了解、把握以及影响世界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在对外政策与战略的认识、思考和决策层面,国际研究智库的兴起标志着不断提升与活跃的"智力支持"需求,是中国国家治理体制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大国间的领袖外交勇于展示个性,是领导人相互之间放下矜持、跨越文化和民族的差异、传递开放思维和性格特征的重要标志。中国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19日启程的欧亚四国之行到5月27日圆满结束。在短短9天的行程中,李总理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完成了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无疑是这个世纪全球最重要、但又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说"最重要",是因为美国和中国是当前世界的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的中美关系注定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一年。一方面,随着中国完成权力交接,一个更加年轻和更有国际意识的领导层已经完全走上前台。美国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任期刚刚开始,内政和外交也在经历一波新的调整。双方都组成了新的外交政策团队,一批新人正在执掌两国的外交航船;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在持续上升,两国关系中争议性的话题正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