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困境与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东航 《探索》2004,(6):52-55
当前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领域,从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看,呈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是研究宏观的政策与制度;另一方面是研究非常低层次的单位,如农村等微观单位。然而,中国政治学研究在宏观、微观这两个领域都遭遇到了困境。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县级作为中观分析单位,并尝试以“地方国家”作为研究中国县级政治的概念、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作为中国县级政治研究的关键词,以区别于西方政治学语境下的概念。在分析角度上,本文认为可从政治系统和行为主体两方面来探讨县域政治的运作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目前农村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文章认为研究的内容可以从改革后的乡村治理入手,着重从村财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村庄稳定四个方面来考察乡村治理变化.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乡村治理的多维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多元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前进,东部沿海地区成为牵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排头兵。晋江~[1]——这个在历史上有过海外贸易、私商、移民海外传统的地域在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比其它地方先行一步,境内的民间经济十分活跃,最终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关于晋江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学术界对此有过热烈的探讨,有些学者指出,晋江的三个地方传统;商业意识、家族制度、海外关系对晋江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上述提到的地方传统资源在中国有些地域也存在,如在福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南省S县为个案,详尽分析该县的林权改革过程,揭示出地方林改方案与中央政策要求间的微妙区别.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社会稳定、技术支持等多重因素考虑下,会对上级政策加以调整.政策执行中的变化,是由于政策委托方(中央政府)和政策执行者(地方政府)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区发展均衡性的政治学研究,有两种分析视角,一种是宏观层次的视角,即从国家意愿和国家能力来分析。另一种是中观视角,从地区间的政治发展、政治技术、政治文化来研究地区发展的差距与平衡。这两个研究视角要互相结合,我国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取决于国家意愿和国家能力,其次取决于一个地区间的政治发展、政治技术和政治文化。在方法上,可结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东部、中部、西部选取三个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当前脱贫攻坚中,要做好帮扶对象工作,关键是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效能,解决帮扶对象的问题。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第三产业台资的现状入手,运用可靠的数据,勾勒出厦门市第三产业台资的总体状况,分析其主要特点、影响及新变化,同时总结出台商在第三产业的成功之道。最后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基层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林改后农村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如村民参与度扩大、村民代表选举出现竞争、民主管理逐渐程序化、村级财政状况有了改善、一批林业能人迅速成长起来。但林改后,农村基层治理也面临了一些新挑战,如林权纠纷、村庄不太稳定、群体性决策失误和村民参与度呈倒U型起伏出现。对此,可以通过推进六步工作法等方式,在决策机制、实施机制、纠错机制和合作机制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实现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充分开发"民主监督"与"政治协商"两种制度资源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就历史部分考察,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设计,一开始就蕴涵着"民主监督",也蕴涵着构建良性循环的"政治协商"的制度安排.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创新执政方式,在政党层次上所展开的"民主监督"及由"政治协商"走向"协商政治",可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集体林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落实,与从事林业生产的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搞好集体林权改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国家开始在部分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也存在不少忧患。本项研究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林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