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的选择     
绘画的形式不过是表现主观精神存在的一种语言方式。对于语言的选择,也是由人的个性精神气质所决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语言方式并不容易。但是,也只有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这形式的躯壳中才有自我的精神存在。然而,我又不主张过于强调创新与张扬个性,因为,个性需要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滋养和对于自然,人生的体验与感悟才能丰厚,个性精深也才会得以升华。只有博大、深邃、充溢着这种丰富的精神内涵的形式才会有生命和活力,也自然就是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绘画史上,没骨一词最初见于宋代。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苏辙也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由此可以证明,徐熙之子崇嗣发展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从而创没骨花卉一格。所谓没骨法,即是不同于勾线染色的工笔勾染法,不用墨勾线而以色彩点染而成,这种技法丰富了工笔花卉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没骨法在表现客观的花  相似文献   
3.
4.
"懂得了真,懂得了善与美才懂得了画"、"以平常人,平常心,画平常画"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贾广健如是说。在贾广健老师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蕴藏在表象里的真、善、美,更看到了他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只以丹青续画缘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