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22日,纪念亚洲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近代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韩国、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参加过抗击日本侵略斗争的亚洲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廉政建设需要反腐机制与廉政文化的协调发展,廉政文化的缺失将使反腐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泰国廉政文化缺失的实质是在传统型廉政文化向现代型廉政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断裂和脱节。由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转型难以一蹴而就,泰国的廉政建设的完善仍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级,泰国一再重申传统对冲策略,但从中美泰三角关系走势来看,近十年来其战略重心明显朝着友华方向偏移。泰国“非中性”对冲源于国内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内生张力,呈现“以‘泰式民主’保守意识形态为基准,以经济与安全为两翼,以区域/次区域合作为纵深”的基本特征。从中长期来看,为防范泰国“非中性”对冲反转,有必要从地理连通、产业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进一步夯实中泰战略合作根基。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发生概率与社会结构不稳定性呈正相关,并受到三个方面因素重要影响,即社会发展失衡引起日趋强烈的对立情绪,阶层流动受阻激发弱势群体的自我认同,以及公力救济失范促成自力救济的理性选择。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过程中集群行动的组织化程度、信息传播的网络化程度以及利益诉求的抽象化程度。化解群体性事件,长期来看根本路径在于构建"纺锤形"的社会形态,中期来看关键路径在于构建更权威的公力救济体系,近期来看有效路径在于构建更规范的监管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5.
6.
周方冶 《当代世界》2008,(10):23-25
2008年9月9日,泰国宪法法院宣布,沙玛·顺通卫在总理任职期间,四次主持电视烹饪节目,并收取报酬8万泰铢(约合2300美元),违反宪法第267条款,立即剥夺总理职务。随后,经过一周的内部协商,以人民力量党为首的执政联盟于9月16日提名颂猜·翁沙瓦参选总理职位。9月17日的众议院表决中,人民力量党副主席颂猜以298票对163票压倒反对派候选人——民主党主席阿披实·维乍集瓦,成为泰国第26位总理。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8月 1 4日至 1 5日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第五届年会在福建召开。来自全国各著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他们交流了各自在亚太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主题发言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徐坚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做了分析 ,指出地区总体局势喜忧参半 ,近期积极因素较多 ,但中长期不利因素将逐渐增多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文富德提出了对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的看法 ,并分析了印度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三大基本对外政策即大国平衡外交、发展周边关系与东向政策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论坛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于2004年6月24日在京主持召开了"世界区域合作模式比较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就世界不同区域合作的发展和我国如何应对世界区域化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泰爱泰党的崛起与泰国政党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方冶 《当代亚太》2002,(11):26-30
秦爱泰党成立仅四年,却不但获得了执政党地位,更迅速壮大成为泰国第一大党,并正在彻底改变着泰国长期以来小党林立的政党格局.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背景、成因、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政治权力结构的"同心圆"框架,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对泰国政治转型中的政商关系演化进行探讨。本文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泰国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依附式"、"协商式"和"对等式"结构,并正在转向"一体式"结构。商人群体推动政商关系演化的根本动力在于结构性经济利益诉求;商人群体在政治权力竞争中胜出的核心保证是雄厚的资金支持,关键策略是依托新兴利益集团突破既有的权力结构。从短期来看,泰国保革之争还将持续,政商关系难以顺利实现从"对等式"到"一体式"的转型;从中期来看,新资本集团有可能建构稳定的"政商一体"结构,以适应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从长期来看,随着体制改革成功,政商关系可能回归"对等式"或"协商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