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印度哲学是世界古老哲学体系之一,有着将近三千年的发展史,它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与西方及中国哲学很不相同。无论在西方哲学还是在中国哲学中,某一时期的哲学派别一般都持续有限的一段时间。后代的哲学家对先前的哲学思想虽然也有继承和吸收,但在哲学体系上,一般不完全套用先前的形式,不把自己限制在某些“古已有之”的固定在“理论模式”之中。即便有套用先前哲学体系的形式,或把自己限制在古代某些思想模式中的情况,也不是一种全面的套用,而只是在若干方面,或在若干问题上祖述前人的说法。但在印度,情况  相似文献   
2.
人们要观察与认识世界,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思维方法,尽管在大多数场合,对这些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事先有意识地进行的。素以思维深刻而著称于世的印度人亦不例外。本文力图简要地勾画出古代印度人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几种基本思维方法,以期能进入对印度哲学的更深层的认识。一、直觉思维方法印度哲学最初的系统发展始于奥义书。奥义书时期印度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他们提出  相似文献   
3.
佛教的产生与发展对世界历史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佛教思想也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即便在今天,人们在解决许多世界性的问题时,仍可对它进行借鉴。本文旨在联系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对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简要地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姚卫群THE“SUNYA”CONCEPTNTHEBASICDOCTRINESOFEARLYBUDDHISM¥YaoWeiqunThisarticleclescribestheoriginalstateof“sunya”c...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涅”与婆罗门教的“解脱”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的最高修行目的是达到“涅”;婆罗门教的最高修行目的则是获得“解脱”。“涅”与“解脱”虽是两个不同宗教追求的最高目的,但它们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二者的同异与关联对...  相似文献   
6.
人类自从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后,就开始在观察、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思考世间一切是如何出现或产生的。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人类早期哲学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印度哲学几千年的发展中,无数哲人对世界形成问题提出了种种看法或猜想。归纳、总结这些看法或猜想对把握印度哲学的基本线索无疑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世界形成的理论虽然极为丰富,但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却是四种,即:转变说、幻变说、积聚说  相似文献   
7.
对印度哲学史上各流派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从哲学体系的形式上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变说类型,另一种是积聚说类型。转变说一般认为世界最初有一个根本因,从这个根本因中派生出万事万物;积聚说则把世间一切现象分析为若干种要素,认为宇宙这些要素积聚而成。本文论述后者。一、属积聚说类型的主要流派在古印度的主要哲学流派中,明显属于积聚说类型的有:顺世论、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耆那教和大多数佛教派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