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骨折是兽医临床常见的外科病,治疗骨折比较困难复杂。为了探索一种比传统疗法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参考国外有关资料,于1985年7~8月进行了脉冲电流刺激促进绵羊骨折愈合的初步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脉冲电流骨刺激器:自制,由多谐振荡器与射极跟随器,刺激电极等组成。主要电参数为:方波负脉冲,波幅0~1.3伏,电流35μA/s,脉冲宽度1S,频率0.5HZ。 刺激电极:阴极为0.5mm不锈钢针灸针,针体外套聚四氟乙烯管,尖端裸露8~10  相似文献   
2.
对试验组山羊人工制造非开放性全骨折后,用自制治疗仪以20μA电流治疗,至骨折愈合后取愈合处骨痂,测定骨痂钙含量.结果,试验组山羊骨痂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山羊,前者比后者骨折愈合时间提前12 d,即骨钙含量与骨愈合时间呈明显正相关.用偏振原子分光光度计法(AAS)测析骨折山羊骨痂钙含量显示,微电流能明显提高山羊骨痂钙含量,加快骨折愈合,证明骨痂钙含量与骨折愈合呈明显正相关.提示,用20 μA电流及其在骨折处形成的微电场,能提高钙离子浓度,并在其他微量元素配合下,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刺激成骨细胞等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加快骨细胞增殖进程,缩短山羊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笔者1984年3~6月在西安市未央区兽医院,先后遇到14例家猫难产,并成功的进行了剖腹产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难产征兆 家猫的怀孕期为60至68天,临床所见多为60天。如果在怀孕后期,不食或少食,孕猫努责不安,阴门有污红色、腥臭味的液体流出,后肢多被污染,没有胎儿产出。即可怀疑为难产。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刺激疗法治疗骨折,国外医学界有不少报道;我国医学界近几年来也做了初步研究,兽医界仅见王强华等(1985)作了初步报道。由于在我国目前尚无一定规模的动物试验研究,不能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此,我们于1985年5~7月进了本试验。 (一)材料 1.实验动物:山羊20只,1岁左右,体况相近,实验前体检正常,饲管条件相同。2.自制恒流骨刺激器。3.NT8305型数字式万用表,南通电表厂出品。4.F-30型X光机。  相似文献   
5.
1985年兰州地区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丹麦乳牛中,发生皮肤真菌病流行(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5期64页),并很快将此病传染于当地黑白花乳牛,对乳牛的生产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作者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不理想,后改用新星癣特灵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发病情况 据对兰州某奶牛场的调查,1985年9月,引进3岁丹麦乳牛18头,于10月份发现个别牛只患皮肤病,数月后有12头染病,约占丹麦牛的67%。1985年12月~1986  相似文献   
6.
1985年8日中旬我国从丹麦进口一批黑白花奶牛,9月下旬分配给兰州市五泉奶牛场18头,在北京接运期间,发现1035号牛的鼻镜上侧皮肤有似圆形白色斑块,运回后不久呈现出典型的病区。11月初病灶已蔓延到颈、躯干及尾部。同群牛中另有5头被感染。经过病料的检查和分离培养,诊确是由牛的疣状毛癣菌属盘状菌(Trichopbyton verrucosum var.discoides)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俗称钱癣。 (一)流行及症状 在这18头进口丹麦奶牛中,9月下旬发现1头患牛,到11月中旬有6头发病,发病率为31.2%。同厩舍饲养的原有黑白花乳牛未见感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