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盟外交"如同魔术师的手一样梳理打扮着日本,使这个贫瘠的岛国在短短的一个半世纪中几度崛起和强大.日本的近代外交所奉行的以邻近大国为敌的"日英结盟"政策,使日本由一个贫穷的岛国一跃成为世界五强之一,享尽了紧随霸权所带来的种种收益与好处.以周边大国为敌的"结盟外交"是推动日本国家发展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冷战式经济结构"中成长起来的日本经济是畸形的,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经济肥大症,其矮小的骨骼已无法支撑起超肥胖的身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态环境,日本经济犹如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恐龙,在困境中挣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的日本经济,对全球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十年经济不景气是日本经济自然瘦身的过程,并还将不断地"瘦身"下去,直到回归正常的"体型".日本将因此而潇洒地走向没落,沦为"亚洲的英国".  相似文献   
3.
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的"双重性"不仅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同时反映在日本的外交上.日本外交语言的隐晦性与多义性以及其外交姿态与走势的多变和不可琢磨的特点,应是其外交两面性的外在表现.在日本的外交中,两种对立的极端可以共存一体,表现为一明一暗,一表一里,并会在演进中互换着位置.准确地解读和认清日本外交的"两张脸",对于我们制定对日外交方针,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国际制度外交理念和实践是个充满变化的历史过程,从战前的反叛国际制度体系,到战后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的主动与被动地融入,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转折.日本的国际制度理念和实践在战后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也呈现出了诸多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一位普通的文学青年成长为北大的著名教授,几十年来,卞立强先生不仅勤于教学,桃李满天下,而且还笔耕不辍,译著等身,共出版了各种学术译著60余部.如今,他虽身居东瀛,却心系祖国,对日本,更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武心波 《东北亚论坛》2013,(6):3-15,113,125
东亚迎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大变局。为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调整了其远东战略,试图怂恿日本来全面对抗中国。国际社会长期担心的日本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快速地演变为极具破坏性的"日本风险"。"日本风险"在备个层面的加速成倍释放,正在破坏二战后的现有国际秩序,给地区大国关系,区域安全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德定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正日益凸显。"日本风险"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态度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公元7世纪到1868年明治维新的1260年间,日本的古代天皇制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和衰退三个阶.祭祀性、象征性与身份认同性是古代天皇制诸多社会功能中的几大基本功能,维系着日本社会.天皇的"万世一系"与日本民族理性思辩能力贫弱有关.天皇不变的"氏神"地位经历史积淀已演变成一大传统的政治资源,常被后来的统治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8.
时值2018年中国进入新时代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机。在新时代和重大历史新起点上,中日都需要对彼此有新的认识,而中国的对日新认识和新视角则蕴含在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对日外交思想"的宏大战略运筹中。通过对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对近十年来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加以总结,而且将中日关系放到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这一宏大框架中加以展望,对认识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亚迎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大变局。为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调整了其远东战略,试图怂恿日本来全面对抗中国。国际社会长期担心的日本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快速地演变为极具破坏性的"日本风险"。"日本风险"在备个层面的加速成倍释放,正在破坏二战后的现有国际秩序,给地区大国关系,区域安全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德定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正日益凸显。"日本风险"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态度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义的现实合理性与全球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间的反复较量,推动着国际体系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向“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转变,也使国际政治在国际体系层面、区域层面、大国政治性格层面以及大国关系层面发生着深刻的“二元裂变”.尤其是大国政治性格的裂变导致了中美、美日及中美日关系具有两面性.中美关系具有全球层面的性质,而中日与美日关系则是区域层面的.没有中美在全球层面上的准确定位和健康稳定的战略默契关系的构建,就没有真正的中日主导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