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3年初夏西安市某农场牧二队,乳牛发生一种以流涎、流泪、呼吸困难,腹泻为特症的疾病,剖检肺表面遍布丘疹样隆起物,镜检丘疹部位有成堆的霉菌菌丝,肝脏等实质器官变性,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变化;自病牛肺脏与乳汁中分离到烟曲霉、黄曲霉与灰绿曲霉。上述临床与病理变化类似曲霉菌病与中毒的症状,因该病全队300余头户奶牛4~6月间陆续发病22头,死亡6头,造成乳牛消瘦、产奶量下降,直接影响该队乳牛业的发展。为进一步确诊病性和确定上述曲霉菌的致病性和产毒能力,我们进行了绵羊复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耕牛“黑水泻”病区筛选的禾谷镰刀菌8134(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于灭菌的玉米粉培养基中,于28℃培养2周后,提取培养物所获粗毒素1 ml(相当于4g菌玉米),抑制豌豆发芽率为100%,1.65ml粗毒素致家鸽于50分钟内发生剧烈呕吐;猪食入150g菌培养物于1小时后出现强烈呕吐和拒食。基于以上生物活性测定指标,将此玉米培养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CF薄层纯化,获得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 alenol CBD1)标准品薄层分析数据相同的毒素结晶。  相似文献   
3.
丁烯酸内酯作为牛苇状羊茅草烂蹄病(Fescue foot)的致病毒素,已有不少报道。但近年来,Kousuri(1970)应用纯丁烯酸内酯口服或肌注,Yates(1969)应用含毒的苇状羊茅草80%酒精分馏物口服或经瘤胃注射后,形成的病变部位显然不同。我们已用病区霉稻草分馏物作发病试验,证明对小白鼠、家兔和羊均有毒性作用,并可在羊体显示类似牛“烂蹄病”的变化。综上表明:含毒苇状羊茅草和霉稻草中存在特异的致病化合物。为探讨其致病成分,我们应用含毒霉稻草分馏物,分离致病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定,认为分馏物中含NH基的小分子化合物及甾醇物质是牛“蹄腿肿烂病”的两个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4.
陕西汉中地区的耕牛,多年来发生以蹄腿肿烂为主要特征的霉稻草中毒症。为进一步了解霉稻草中真菌情况及产毒真菌的种类,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采样 自1977~1980年,每年11月至第二年元月份,先后在耕牛“蹄腿肿烂病”发病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洋县等五个县的35个生产队霉稻草垛采样,其稻草霉变色泽多为白色、褐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黑色等,并都带有霉味。  相似文献   
5.
太白县耕牛“黑水泻”每年秋冬季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临床上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粪便恶臭如黑色水样,由于长期病因不明,故当地群众根据临床特征,将该病称为耕牛“黑水泻”。我们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与病理观察,并通过霉变草料中有毒真菌的检测及生物复制试验,基本明确本病是由镰刀菌毒素引起的霉菌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6.
汉中地区猪“尿血病”已由秦晟等(1978)确诊为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中毒。但假奓包叶引起羊中毒还未见报道。1983年春我们在宝鸡市太白县也见到这种有毒植物,当地群众叫“臭老汉”、“山麻杆”。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低山区鹦鸽公社,沿石头河两岸茂密生长。据调查该区除猪中毒外,当地也有养羊习惯,因此,假奓包叶又是羊的可食饲草,特别是阴雨天,羊只就近放养,常在河岸两旁采食,容易引起中毒。据当地兽医站介绍和我  相似文献   
7.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霉稻草分离筛选的禾谷镰刀菌77901(Fusarium graminearum 77901),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产毒,获得赤霉烯酮(Zearalenone F—2)。生物学试验确认该毒素能致阉割母猪呈现典型类雌激素亢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前确证能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的真菌有100余种,真菌毒素的作用除了引起动物急性、慢性中毒外,有些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B_1)的危害在于致癌、致畸和破坏动物免疫力。因此,研究有毒真菌的种类、地理分布及生物、化学性状,不仅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数据,而且已经引起医学真菌界的广泛重视。我们于1985~1986年间对陕西省务农业区划内,畜禽饲草、饲料有毒真菌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