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一定差距。推定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制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推进对外文化贸易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
清朝前期涉外法的渊源,既有皇帝谕旨和成文法典,又有判例成案和习惯惯例,还有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双边条约。这些法律渊源有层次、范围和效力的差别。与前代相比,清朝前期涉外法的渊源有三大变化:一是大量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二是典型判例"乾隆九年定例"的出现;三是多个双边条约的制定。这些都是明代以前涉外法律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4.
5.
自乾隆《大清会典》后,清朝档案文献就将缅甸列为朝贡国,然而缅甸却从未视自己为清朝的朝贡国。乾隆末年清缅政治关系正常化以后,两个王朝间的友好交往在清朝话语系统中称为"十年一贡",在缅甸史籍中则记作"每十年派使互访"。清代缅甸朝贡的历史真实,既不是单纯的"十年一贡",也不是简单的"每十年派使互访",而是云南地方政府每隔十年派代表团赴缅通知缅王"朝贡",缅王随即派使访华,并认为这是两个王朝每十年派使互访的约定。  相似文献   
6.
王巨新 《东南亚》2009,(2):65-68
《清史稿》有诸多错漏舛误之处,其列传三百一十五《属国三》暹罗部分亦是如此。本文就其十三处谬误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7.
明末至清前期天主教在山东的传播,可以分为明末至清康熙初年、康熙初年至雍正初年、雍正初年至鸦片战争前三个发展阶段.明末至清康熙初年天主教在山东平稳发展,康熙初年至雍正初年天主教在山东的传播经历两次波折,雍正初年至鸦片战争前天主教在山东被迫转入秘密传播状态.除耶稣会外,方济会在山东的传播占据重要地位,山东不仅是方济会中国教区开拓地,而且是中国北方方济会传教中心.  相似文献   
8.
地方法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节点和有效路径。法治环境是关键的软环境,抓法治建设,也是抓科学发展。加强法治建设,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相比,山东法治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应当尽快制定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建设等方面,明确法治山东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坚持依法执政,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法治山东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是山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也是山东丰富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的客观要求。然而,山东文化“走出去”还面临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产业发展薄弱、政策法规滞后等诸多问题。要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制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清代中缅关系与西南边疆》[项目编号12FZS021]是2012年12月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4年1月结项。项目最终成果《清代中缅关系》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编号14KZS005]。该成果系统论述了清代中国与缅甸东吁王朝(1531~1752年)、雍籍牙王朝(1752~1885年)及英属缅甸政权(1886~1948年)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缅甸华侨华人问题。清代中缅政治交往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这一阶段两国交往总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