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禽霍乱(Fowl Cholera)是当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由于引起该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的抗原结构极为复杂,免疫机制不甚清楚。我们于1981年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物质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证实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建立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物质。并于1982年在对研制本菌苗所使用的菌种、提取荚膜物质的方法、筛选适当的佐剂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菌苗的制造工艺流程、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的记述最早见于1782年法国的Chabert所作的报道,其后Mailet(1836)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并首先采用禽霍乱(FowI Cholera)这一名称,Rivolta(1877)以及Peroncia和Semmer(1878)通过显微镜在鸡血中发现了两极着色的小杆菌,从而确定了该病的病原。最早用禽巴氏杆菌研制成菌苗的首推Pasteur(1881),在人工培养基上静置培养数月的方法致弱禽巴氏杆菌,获得了两种毒力不同的弱毒苗,用此培养物接种鸡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稳定,未能推广。以后,各国兽医科学工作者对该病的菌苗研制、免疫机制的探讨上做了大量工作,有关报道文献众多,自从Pasteur首创弱毒菌苗至今  相似文献   
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禽出血性败血症(即禽霍乱)的病原体,其抗原结构甚为复杂。中国兽药监察所以及河北、四川、吉林、广东等地对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O抗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确认我国各地绝大多数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抗原为5,K抗原为A,( 5:A),但利用琼脂扩散法(Agar diffusion method)鉴定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热浸抗原的分析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参考Heddleston的研究方法,对28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琼扩分型鉴定,以了解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为进一步研究各种分型方法的关系以及为研制理想的禽霍乱菌苗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